在本月6日,社会与家庭发展部在官网贴文指出,截至2017年终,超过330060岁以上乐龄人士, 获得该部社区关怀长期援助计划(ComCare Long- Term Assistance)救济。其中有70巴仙年龄超过70岁以上。

受援助群体中,有85巴仙为华裔,8巴仙为马来同胞和6巴仙为印度同胞。

该部是针对丹绒巴葛集选区议员谢世儒医生在国会的提问,发表上述答复。

谢世儒医生是询问,在新加坡本土或海外,缺乏家人子女照顾的年长者数据,以及有多少人已获得政府或福利组织援助;已获得福利机构收留的年长者。

社会与家庭发展部称,在社区关怀长期援助计划下,为老无所依年长者伸出援手,有者也获福利之家收容。

该部阐释,长期援助计划帮助已无法工作、病痛或残疾年长者,收入低微/无收入,没有家庭照顾者也受保障。

超过1千老者住福利之家

截止2017年终,超过1千名60岁以上无家人照顾、流离失所年长者,获安排入住该部资助,或自愿福利机构提供的住宿。

当中每10人有9名为男性;有半数为70岁以上年长者。族群比例方面,71巴仙为华裔,17巴仙为巫裔和11巴仙为印裔。

不过,该部表示未有海外被家人遗弃年长者的数据。

根据家庭与社会发展部官网,家境清寒、病痛和因年老而无法工作的公民/永久居民,缺乏固定收入,皆可申请社区关怀长期援助计划。惟也限

定条件,有关年长者只从公积金、退休金、乐龄健保和屋契回购等计划,获得小额支付。

如有子女,会考量子女是否有家庭负担,且家庭收入须在1900元以下,或人均家庭收入650元以下。

该计划的现金津贴则根据家庭规模,从1人至4人,给予5001450元的补贴。

卖纸巾老妇引关注

另一方面,在国庆前夕,本地社媒All Singapore Stuff转载一则网民贴文引起关注:照片显示在捷运站外,一名驼背老妇独自卖纸巾,再度令民众关注都会边缘群体面对的贫富差距现象。

网民Ric Wong在脸书上载,两名老妇在捷运站外兜售纸巾,赚取微薄收入。他感叹,贫穷不发生在国外如香港,就发生在自己的国家。当人们赶着回家与家人团聚,贫穷年长者仍在为生活挣扎。

来自网民的分享,呈现与领袖截然不同的新加坡面貌。一些网民留言表示同情,也认同大都会里的贫富悬殊。有者呼吁福利部门立即介入和了解。

网民也感叹,国家领导人领着高薪,但是仍有许多基层人民过着领救济的生活。

徐顺全贴文反讽政府政策偏离

无独有偶,民主党秘书长徐顺全,在国庆前夕也在个人脸书贴文,分享10年拍摄的一张照片,一名收纸皮老人推着装满回收纸皮的手推车,经过一副国庆看板。他在帖文中写道,10年前拍摄的这张照片,放到今天仍和现今局势很贴切,反映现今政策的偏离。

“执政者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让自己获得更优渥报酬,与此同时,我们的年长者和低收入群体却还在挣扎。希望在这国庆日,让我们谨记,真正的伟大不是让我们看起来更富有和有权势,而是我们如何对待社会基层群体。”

You May Also Like

CCTV footage captures accident scene of 17-year-old teenager

A short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footage of the moment that a teenager…

金管局吁金融业栽培本地人才 银行坚称团队以国人为核心!

金融管理局市场与金融发展副局长罗恵燕,昨日(8月12日)呼吁金融机构,应遵循人力部的公平考量框架(Fair Consideration Framework),积极栽培有潜质的新加坡籍员工担任领导职务。 就在8月5日,人力部发文告揭发,有47雇主招聘员工未公平对待新加坡人;其中多达30个金融、专业服务行业的雇主,聘请的外籍PMET(专业人士、经理、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大部分来自同一国家! 其中还有18家金融企业,PMET 过半都是外籍人士。 不过,对于金管局在昨日作出的呼吁,本地数家银行宣称,他们有强大的本地人核心雇员团队,也培育本地人才的渠道。 根据《海峡时报》报导,渣打银行称,该公司雇员近年从8千人扩增至1万人,其中新加坡籍员工就占了七成。同时,也培养新加坡籍的领导人才,70巴仙的管理团队都是国人组成。在全球和各区域,也有多达140位新加坡籍高管人才派赴海外。 星展银行则指出,该银行1万2千人的雇员中,90巴仙以上都是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该银行强调致力“培育本地员工,确保本地和外籍人才相辅相成。” 瑞银(UBS)则指出,她3千员工中,75巴仙都是本地人或永久居民。 至于汇丰银行则强调,85巴仙雇员都是新加坡人或永久居民,75巴仙的高级人员岗位,都由国人或永久居民执掌;华侨银行则声称,90巴仙雇员都是国人和永久居民。  …

Unusually late publication of the AGO report 2015/2016

The annual auditing report by the Auditor-General Office (AGO) is unusually late this…

曾患SARS医生分享经验 “戴口罩保护自己和他人”

迄今我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确诊病例已累计24起,民间为预防疾病传播,口罩瞬间成为“抢手货”。不过,曾经感染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医生指出,戴口罩能保护民众免于感染,而佩戴手术口罩更能保护自己和他人。 在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任职的梁浩楠医生于1月28日,接受91.3电台主持人王舒佳及“荷兰飞人”(The Flying Dutchman)的访谈时,谈及这令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包括国人所能够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截止今日,新冠病毒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两万人,超过2003年爆发的SARS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更为缺乏医疗应对能力的国家感到担忧。 接触首批SARS患者被感染 梁浩楠指出,新冠具有非常高的致病性、极强的毒性,且传播速度非常快,导致疫情比SARS来得严重;相对的,SARS的死亡率更高,单单是我国,就在三个月内被夺走了33条人命。 他在2003年SARS病毒袭击时,到纽约参加了一次会议而被感染了,当时32岁的他,在会议期间发烧,以致他在乘搭飞机返回新加坡的途中,在德国法兰福克被拦截,被迫在隔离病房中待上两个半星期。很显然的,他是在陈笃生医院接触到首批SARS病患时,感染到病毒。 他记得当时是SARS刚刚在我国境内传染开来的初期,即2003年3月初,当时人们对该传染病知晓不多。 他在2015年接受《新报》访谈时曾表示,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能够活到第二天,感觉生命转瞬就会“离去”。 “我国预防措施充足” 惟,他认为,和SARS时期相比,我国明显已经做好应对新冠侵袭的准备。“新加坡确实,已经做好准备。SARS时期后,很多措施被记录在案,我们有考虑到很多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