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抗争仍在持续。香港政府今早八时举行主权移交22周年升旗仪式。而反对《逃犯条例》修法的示威者,则发起“七一游行”,也齐聚升旗场地外游行抗议。然而示威者和警方再次爆发冲突,甚至有示威者冲击立法会大楼。

香港警方称金钟及湾仔一带情况混乱,示威者霸占道路导致部分主要干道瘫痪。

当局以天气为由,嘉宾改在室内观看周年升旗仪式。不过外界都相信和示威有关。

大约下午1时许,有示威者以铁架推车撞向立法会,或以铁支砸碎落地玻璃。即便有议员在现场劝阻也不听。

民主派会议召集人毛孟静,街工梁耀忠站在立法会门外,呼吁示威者不要冲击。毛孟静警告冲击立法会涉暴动罪,面临10年监禁,反问示威者是否值得。

由于发生冲击活动,警方也与集会主办方民建人权阵线商讨,将游行延期,游行改为集会,不过民阵坚持出发。在维多利亚公园游行队伍井然有序。

昨日,香港建制派则动员“撑警集会”,支持警方坚守岗位。其中多位艺人包括梁家辉、陈欣健、锺镇涛、谭咏麟等亦有出席。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Elderly woman in coma dies from injuries suffered in collision with PMD rider

The elderly woman who slipped into a coma after a collision with…

Event report – “Post-Elections: Perspectives and An Analysis” forum on 15 May 2011

The following is an excerpt of an article posted on MARUAH.org. One…

未能保障客工居住环境 张素兰批政府当前举措如在“灭火”

光谱行动前政治扣留者、维权律师张素兰,发文批评人力部在处理客工的课题上,未能保障客工宿舍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合理。 张素兰表示,四月是炎热季节的高峰,在我国炎热与潮湿的环境底下,想象客工们挤在拥挤的宿舍内,还要忍受着混凝土建筑的高温,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混凝土建筑物所带来的高温总是难以忍受,而且四月是炎热季节的高峰。甚至都有可能会在新加坡发生山火的季节,所以我非常了解被限制在一间小房间内,而且高温也迎面而来的感觉,就如同待在炉子内一般难以忍受。” 张素兰继指,如今也能证明,在过去十几年间,政府都未能为客工提供很好的照顾的事实。 至于要求客工要24小时内待在宿舍,张素兰提出质疑,“如今还要客工全天24小时都待在宿舍内,人力部又该如何管理这些客工?”,同时也呼吁应该要让独立记者入宿舍内进行采访,理解客工的生活条件。 把客工和本地社群区分开来 针对政府未能给予客工更好的居住环境,张素兰认为在一开始爆发客工确诊时,已然显而易见。她表示,当时就已经将客工与非客工作出明确区分。至于为何要做出区分,张素兰则认为是因为客工并非新加坡公民,无法算作大选时的选票。 她也直指,由于多年来忽视对客工的照顾,亦导致如今大量客工确诊的情况,而今大量的客工确诊也让政府“火烧屁股”,他们才不断推出一些措施“灭火”。 此外,张素兰也质问,如果政府在过去三周内都未能有效隔离患者,那要求他们关在炎热潮湿的房内的意义何在? “从我收集的报道,目前只有确诊病例会是被隔离的,而其他人则是不允许在周围移动,即使房内有人被确诊了,其余客工也只会被要求留在房内。” 最后,张素兰也呼吁政府应该给予客工更好的对待,尤其在近期内国际媒体已大肆报道政府如何对待客工的事实,因此也无需否认事实的存在,而且这些“事实”已逐渐损害了我国的良好的声誉,所以才要更好的对待客工。 “如果新加坡以这种方式对待客工,又该如何被称为第一世界国家,又该如何与挪威、瑞典、德国和日本相比?如果新加坡真的想被称为第一世界国家,那我们应该善待客工。”

国家剧场尖棱代表国旗五星? 《海峡时报》诠释遭建筑师打脸

上周,本地英文媒体《海峡时报》在脸书上载一则短片,纪念国家剧场在1963年8月8日开幕。在文字说明中,该报称该剧场标志性的五个擎天尖棱结构,代表着新加坡国旗上的五星。 然而,有关解说随即遭到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客座助理教授赖启健反驳,指出这是很主观的诠释。 有网民就提出,有关代表国旗五星说,也被记载在国家图书馆局官方网站,此外还有剧场前的喷泉,则代表国旗上的新月。 对此,赖启健说明,两种说法都有谬误,是很主观的诠释,但是久而久之所有人都信以为真了。“不管是图书馆局还是国家文物局都错了,现在轮到《海峡时报》。” 在过去受国家博物馆之邀,讲解国内四大代表性建筑的讲座,赖启健曾指出,由本地大师王匡国操刀,国家剧场有了不起的建筑设计,其中五个擎天尖棱,它们连同舞台和边墙,支撑起剧场的横梁。(见以下短片) 赖启健也引用王匡国的著作《意外国家的生活追忆》,指出五大尖棱的建设从未用以代表国旗上的五星,至于喷泉也不属国家剧场的部分,而是后期由副总理杜进才博士推广美化计划,才在较后完成的。(见文章开端的照片,显示剧场在喷泉落成前后的景观。) 媒体仰赖官方机构,例如国家图书馆局提供的资料。然而即便掌控国家重要文史资料的机构,也会收藏与事实不符的信息。 更何况,国家剧场在我国历史上是富有代表性的建筑,其设计师对建筑的功能理应做了充足的描述,但是如果国家文史机构记载与史实不符的资讯,引起民众对历史认知出现谬误,误导历史观的情况是令人不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