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内政部副部长拿督阿兹加曼(Mohd Azis Jamman),在本周一向马国国会提呈《2019年和平集会(修正)法案》(the Peaceful Assembly (Amendment) Bill),并针对组织与人民在不持有任何武器情况下进行和平集会,是否应被视为犯罪而进行辩论。

该法案将在7月18再次进行辩论。

一旦法案通过,《2012年和平集会法令》将包含未持有武器之示威者,以及不威胁公共秩序与国家安全之集会。

根据现有相关法令的第4(1)(C) 阐明,任何为了支持或反对一个议程所举行的公开场所的集会(不论是在一个地点或流动性的集会),就是“街头示威”。

此外,法案也缩短通知警方的期限,从集会前10天需通知警方缩短至七天的时间;另外,其申请过程从原本的48小时缩短至24校内通知警方。

内政部长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表示,该法案并不会引起肆无忌惮的暴动,而且仍有其他法令在制衡示威者的行为,故应该让草案通过。

对此,马国记者亦针对相关问题问及穆希丁,是否担心一旦修法通过将会改变示威者的示威方式,让集会演变成如香港一般。慕尤丁则表示,“如果一切集会是以和平集会进行,就应该展现法律该有的精神。”

“可是一旦情况失控,其他的法令就应该介入如《刑事法典》或其他法令,以确保维持社会和平”,他表示。

慕尤丁续指,要达成和平集会的重要一步,就是目前的政府需基于联邦宪法第10条下,捍卫马来西亚人的结社自由(freedom of association)与言论自由。

结社自由是指,公民按一定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者参加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草案能确保人民享有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

“这项决定纳入了许多考量,并非是内政部一个单位可以完成。我们还成立了两大委员会针对研拟草案”,他说。

他表示,政府亦向许多司法机构咨询,如大律师公会、捍衛自由律師團(Lawyers for Liberty)、人权委员会SUHAKAM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of Malaysia)、国家人权协会HAKAM(National Human Rights Society)

“此外,我们也加入许多人的观点, 种种的做法是让政府更能确认法令的成效,确保人民享有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益。”

根据《光明日报》报道,虽然和平集会法令于2011年制定后,曾于2012年修订,却依然充满争议点,包括必须在集会前10天通知警方、法令明文禁止街头游行及示威、列明12个不准举办集会的禁区、禁区方圆50米范围同样不得集会、以及非公民、15岁以下不得参与集会、21岁以下者不得举行集会等规定。

(图源 : 光华日报)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Face to Face: Opposition Supporters Anonymous

The following is a letter from a member of the audience at…

拒戴口罩妇女已被捕

本周日(3日),一名女子到顺福巴刹拒绝戴口罩、甚至和民众发生争执。新加坡警方在昨晚(4日)于脸书发文表示,有关女子已被捕,并将在今日被控上庭。 警方是在昨晚9时10分,逮捕一名40岁新加坡女子,后者因蓄意伤人、公共滋扰和违反安全措施被捕。 警方表示民众必须认真看待阻断措施,且不会容忍任何公然无视法律和故意违反阻断措施的行为。众人应合力遏制冠状病毒19的蔓延。

总理李显龙更新脸书头像 戴迷彩布口罩

总理李显龙今日(23日)更新他的官方脸书头像,发布自己戴上布口罩的自拍照。 照片中可见他穿戴着深绿色数字迷彩布口罩,并表示感谢Sheila和Hedy Khoo母女为他缝制的这件布口罩,并赞扬非常实用和时尚。 总理曾在今年1月30日,表示理解国人无法买到口罩的焦虑,但重申只有身体不适时才需要戴口罩。他指出,卫生部建议只有生病时才需要戴口罩。如果身体健康就不用。 不过,随着本地疫情局势升温,总理李显龙在本月3日的直播中,坦言政府重新思考对口罩的建议。 “之前建议民众不适才戴口罩,当时还没有社群传播,且政府仍给每户家庭四张口罩。但如今社群中可能仍有未发现的感染者,也可能传染给人,故此世卫组织和美国传染病中心也在重新检讨。但目前也有证据显示,冠状病毒19感染者也可能没出现症状,仍会把病毒传给他人。” 故此,对于那些可能已被感染而不自知的,穿戴口罩也可保护他人。也能让年长者获得更好的保护。

Doctor writes to forum: Errant SAF commanders and MOs who revoke NSFs’ medical leave should be reported

A member of the public, Dr Tan Soo Heong, wrote to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