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Little Day Out

我国前外交部长杨荣文,上月底在“新加坡透视”(Singapore Perspectives)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说,他日前带印尼前外长马蒂到樟宜海滩,原本想向他介绍日据时期发生的“肃清大屠杀”历史,却发现原先有四种官方语文和日语的纪念碑,被只有英语的纪念碑取代。

杨荣文认为,这形同“刻意削砍掉我们的文化基因,否定我们自身的强项和宝贵遗产”,文化同质化的新加坡,将会是“非常不有趣”的新加坡。

他也指出,除了四语外加上日文解说,是因为让日本人知道这段历史,也是重要的。

杨荣文的反映也获得各家媒体跟进报导,《海时》在本月也18日的报导指出,在国内36个重要纪念碑、旅游景点和公共机构,至少有40巴仙并没有展示所有四大官方语言:中文、英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

对此本地语言历史学者陈丹枫,也认为坚持在公共地点使用四大官方语言的告示,乃是因为语言触及狮城所有国人的生活,也是确保我国不会失去多元语言特色的有效方法之一。

“当全球许多国家的语言也越趋多样化,我国应当反思是否值得反其道而行,走向语言同质化。”

显然国家文物局也听到了杨荣文等人的反映,在上周五于脸书回应,感谢杨荣文对樟宜海滩历史纪念碑的反馈。

“二战史是新加坡历史的重要部分。有鉴于他的显著意义,我们认同杨荣文先生的观点,这些历史景点纪念碑,都应以四大官方语言注释,加上日语,让国人和游客都能更好地了解、反思新加坡曾经经历过的那段战时历史。”

文物局也表示,会重新设计并树立有上述五种语言的纪念碑,以其在内容意义的呈现和方便阅读等实际考量取得平衡。与此同时,也寻求借助科技等其他方法,方便访客们获得更多有关这些历史景点的资讯。

You May Also Like

Fatal car accident involving NTU exchange student in Slovakia

A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student died in Slovakia last Friday (25…

GE2020 Results: PAP wins Marsiling-Yew Tee GRC with 63.18% of the vote

Marsiling-Yew Tee GRC officially called for People’s Action Party with 63.18 percent…

社论:闪耀人权光辉的中华传统思想

有读者向本社反映,人权是“舶来品”,是老外搞的一套,争取、崇尚人权形同崇洋媚外。这似乎是说,中华传统思想中,并没有“以人为本”的信念,此言差矣。 那么,在中华传统思想中,有“人权”的概念吗?找遍中华古代经典肯定是没有“人权”一词的,应是近代直接由“human right”翻译而来。虽然人权人权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但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却在千百年前就闪耀着人权的光辉。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关于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权、平等和和谐共处的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信手捏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别人不愿意,绝不强加事物在他人身上,其实就是敬重彼此权益的一种体现。以下我们再举些例子: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就是把百姓福祉放在首位,其次是社会发展,再来才是领袖。其实这都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人民百姓、仁爱世人的主张,把人的权益放在首位。 其他类似倡议人民权益的说法,还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存”,“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天下为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等等。 所以如果古代天子施暴政失民心,人民处在水生火热中,很容易造成农民起义,推翻暴政,改朝换代。 有教无类 — 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我们的先辈下南洋,仍然不忘教育,兴办学府让莘莘学子求取学问,成人成才为国做贡献。…

Migrant worker: Not asking to be treated like citizen but a human being

The BBC interviewed foreign workers living in dormitories recently and published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