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未及时告知副作用重罚10万元 法庭推翻裁决判无罪

一名骨外科专科医师为女病患注射药物后,在纾解疼痛和消炎之前,没有提前通知她相关风险和并发症等,日前被纪律审裁庭重罚10万新元。 但三司特别庭认为,并不是每项违反医疗标准行为,必然构成专业失当的行为,推翻此前裁决,上述医师判无罪。 鹰阁医药中心的Alpha Joints & Orthopaedics诊所担任骨外科专科医生的林联安医生,被指在2014年10月27为一名女病患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后,让病患选择带上护具和口服药物,抑或是注射药物,病患则选择后者,而医师却未向病患解释药物注射的副作用:严重的发炎和红肿情况、皮肤萎缩、皮肤脱色、皮下脂肪萎缩和肌腱破裂等并发症,而两小时后,病患感觉异常,于2016年提控医师。 当时,新加坡医药理事会展开纪律审裁庭,他也认罪,最终判处重罚10万元。 事情曝光后,引起医学界一片哗然,认为纪律审裁庭处置过重,故逾6300人力庭医师,联署请愿卫生部长阐明立场并介入。 卫生部认为或涉及“防御性医疗”(“defensive medicine”),需经过高庭审判。 防御性医疗指医务人员为了减少医疗风险、保护自我而实施的偏离规范化医疗服务准则的医疗行为。 据《亚洲新闻台》报道,三司特别庭在裁决中指出,“在不危及生命下,医无需向病人解释每个潜在风险。”…

尚穆根:正积极与宗教团体咨询修订《维持宗教和谐法令》意见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表示《维持宗教和谐法令》(Maintenance of Religious Harmony Act)近期或将进行修订。 尚穆根尚穆根周三(24日)下午,出席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和内政部联办的宗教、极端主义和认同感政治研讨会时,透露政府正积极与不同宗教团体咨询意见。 《维持宗教和谐法令》于80年代末,由已故总理李光耀提出,为当时打击当时的宗教狂热分子与稳定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而制定。该法令允许政府对煽动者下达限制令。 该法令于1990年制定,并于1992年生效,至今未曾被援引。尚穆根说,会取得公众共识,在国会进行讨论。 尚穆根表示,“大致上他们都同意我们所修订的方向。”但也未透露太多细节。 尚穆根认为该法就如同社会上的一把量尺,测量与警示社会操守与政治意愿,避免人民超越该有的警示线。 “我相信拥有权力(该法令)的意义,但我也相信不应随意运用,一旦使用,这社会将不会是你所乐见的”他说。 此番言论可见两点:将有效打击“宗教贬义言论”,以及重申宗教和谐的承诺,避免任何政治因素与挑拨者导致政教分离。…

调查:国人寿命更长 惟面对慢性病和医疗开销负担挑战

尽管新加坡人民的寿命增长,但许多人民却在老年时与疾病共度。 近日,保险公司保德信(Prudential)针对新加坡人的医疗保健,委托经济学人智囊机构(EIU)进行一项调查,访问203名医疗工作者包括物理学家、护士、高层管理人员以及1214新加坡人民。 该报告显示,49巴仙的受访者认为,某种程度上,国人未做好准备应对预算至100岁的医疗相关开销。 新加坡的人均寿命增长,人口也迅速老化中,联合国预计新加坡于2035年将达26.6巴仙的人民逾65岁,比起2015年增长了两倍。其人均寿命亦持续上升,已达83.1岁。尽管寿命延长,却在老年可能会出现疾病缠身,故须有较佳的医疗照顾环境。 结果发现,逾一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multi-morbidity),若人口急速老化,将会有更多人民加入“多种慢性疾病”的行列。 报告亦指出,“新加坡人口在未来15年将加速老化,意味着将有一大群老年人在未来可能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疾病,而社会则需承载更重的老年照顾责任。” 陈笃生医院资深顾问林伟祥(译名)亦在报告中提及老年人口固然不是不健康的人口老化,但与过去面对的挑战有别,他们面对特殊的医疗需求,如慢性疾病如失智症等疾病,都需要特别的医疗照顾。 年轻人缺健康管理概念 根据调查显示,70巴仙的医生与医疗工作者同意,人们需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他们均表示,新加坡年轻人对于健康管理是没有任何概念,也不积极照顾自己的健康。 许多医疗服务业者,如百匯班台(Parkway Pantai Ltd)新加坡代理总经理潘展明、CARE执行董事Angelique Chan均表示,新加坡年轻人对于预防疾病表现相当不积极,他们认为生病仍然离他们相当遥远。…

一马公司案:纳吉曾向刘特佐求助处理白金卡过账问题

马国前首相纳吉自卸下首相责任后,官司缠身,近日正审讯纳吉SRC案,表示纳吉于2014年8月与12月正在国外度假时,曾求助于大马富豪刘特佐协助联系大马银行(Ambank)处理过账问题。 根据《东方日报》报导,法庭22日传大马银行前客户经理余锦萍(译音)供证,表示她于2014年8月9日与12月23日接获刘特佐转发相信是来自纳吉的紧急信息,内容声称白金信用卡过不到账,要求刘特佐帮忙致电大马银行与信用卡部门提供协助。当时,纳吉分别在意大利与夏威夷度假。 讯息内容表示:“来自首相(的信息),我们在度假中,一切都很好。需要你通知谢德光去兑现一笔120万欧元(约马币500万)交易,以购买‘你(刘特佐)也懂的东西’,请问你可以立刻行事吗?” 她也提到,纳吉的信用卡在当地时间8月8日,购买328万令吉珠宝的10笔交易,成功过账,但该信用卡所进行涉及金额246万4278令吉85仙的16笔交易,则过不到账。 当时刘特佐要求他立即检查信用卡系统,她也回复已指示信用卡部门去检查。 她续指,经调查后发现系统运作正常,而信用卡部门已待命,要求对方再次刷卡。当时刘特佐亦向她确认,一次刷10万美元是否成问题,她则回复解释因信用卡的限额为300万令吉,故一次刷10万美元不成问题。最后她也确认该笔交易已过账。 检察官同时向证人出示纳吉于2014年12月22日在夏威夷檀香山香奈儿(Chanel)店消费13万625美元的交易记录,证人以尾码为5496的威世白金卡刷的交易证实为纳吉。 检察官追问证人,当她收到据称来自首相信息时,是否有理由质疑,而证人则回应,“ 没有,我假定那就是来自纳吉(的讯息),这就是为何我们去检查信用卡是否能运作。” 此前,大马银行高级副总裁杨英良(译音)供证时揭露,属于纳吉的两张白金信用卡,在2014年12月22日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香奈儿店,刷了13万625美元(约17.7万新元)。 当时,杨英良也透露,白金信用卡于2014年8月8日在意大利de GRISOGONO珠宝店进行10笔交易,同一天内刷了高达76万3500欧元(约117万新元)。”他说,纳吉并未针对这些交易投诉信用卡遭盗用。…

陆交局:个人代步工具频传意外,探讨提前禁止期限

个人代步工具近日来频频传出意外,陆交局正在探讨是否应提前将禁止不符合规格的个人代步工具(PMD)。 尽管自本月起,禁止出售无UL2272规格的个人代步工具,但目前拥有未符合该规格的个人代步工具,至2020年12月31日仍可在路上使用。 当局日前宣布,从2021年1月起,在公共路径使用不符合UL2272标准的电动个人代步工具,将是违例的。陆交局是在征询公众和业者的意见后,才定下这个期限。 个人代步工具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争议话题,此前,已传出许多因个人代步工具的交通意外或火灾,如日前宏茂桥与武吉巴督的火灾,疑似因个人代步工具引起火患,导致周遭房子损毁,甚至一人伤重不治。 陆交局向《海峡时报》透露,“由于近期发生的火灾意外均与未符合UL2272规格的个人代步工具有关,故陆交局正在探讨是否将期限提前。” UL2272第一版在数年前正式发布后,很快就升级为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国家标准。该标准规范对象不仅涵盖电动平衡车,更扩大至电动滑板车、电动滑板鞋等各种个人电动代步载具,要求范畴包括零部件、电性能、机械性能、环境测试、电机测试和避免过度充电等等一系列安全。 去年发生74起和个人代步工具有关火患 近期,因个人代步工具而引起火患事件逐渐提升,根据陸交局数据显示,2018年已有74个人代步工具相关引起的火患,比起2017年,增长了51巴仙。因此,陆交局表示为公共安全与减少火患,自2018年9月已采用相关标准规定个人代步工具。经询问调查公共意见后,最终决定于2020年12月正式实施。 “我们强烈建议购买个人代步工具时,应从可靠来源购买,并检查他们UL2272的认证。民众亦应避免过长充电、更换内部电池与组件。”陆交局表示。 国大教授Raymond Ong亦披露,基于安全理由,设下期限是必要的,然而应予以驾驶者足够的事件更换合格的零件。 “UL2272规格内包含各项工具与零件的更换,可减低引发火患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提供消费者安全与可靠的认证。”…

内政部人力部驳斥美国人口贩运报告 强调政府致力取缔人口贩运

据《海峡时报》报导,内政部与人力部的跨部门团队,驳斥在六月由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人口贩运报告,表示人口贩运报告结果,与本地实际状况有落差,并强调政府持续全力取缔人口贩卖。 美国国务院的人口贩运报告,将我国归纳于第2级,即并未完全符合保护外劳及贩卖人口方面的最低国际标准,但正就此方面做出重大努力。 报告指,去年我国的潜在贩运受害者有所提升,约32起声称是人口贩运受害者的案件。 经调查后确认16起人口贩运案件,包含10起涉及性交易与劳动交易6起的人口贩运。 然而,内政部和人力部的跨部门团队反驳,经当局侦办调查该16起案件均不成立,而据当局的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一起案件被证实为性交易人口贩运案件。 “我们并不同意人口贩运报告将我国列入第二级,我们打击人口贩运的法律严厉且公平,且就如我们打击其他犯罪一般,对人口贩运亦不妥协。”当局表明。 称我国以低刑罚法律起诉犯罪者,当局辩把人口贩运赶出新加坡 美国的报告亦透露,一些非政府组织也认为,当局对于人口贩运的特征不了解,例如负债、拐骗、心理压迫等,对于符合人口贩运设下不合理的标准。 再者,与其运用《防止人口贩运法》,对于强迫劳动等罪案,新加坡当局往往以其他较低刑罚的法律检控。 对此,当局则以“严苛法条与强制预防性工作”,把人口贩运赶出新加坡。 当局续指,自2015年《防止人口贩运法》(PHTA)开始实施,已有11宗人口贩运依PHTA被起诉,其中八宗与性交易相关,五宗已被定罪;另三宗则涉及劳动交易。 “我们强力建议美国在公布人口贩运报告前,应先与新加坡当局确认,并纠正目前报告的错误。”当局说。…

我国现17起麻疹病例,卫生部吁民众谨慎提防

我国出现多起麻疹病例,据卫生部所接获的通报,罗弄纳比利7号的智障人士福利促进会的住宿设施,共出现14个病例;以及位于实里达北连路的一座客工宿舍,共出现3起病例。 卫生部表示尽管社区内没有扩散的迹象,但卫生部仍采取预防措施,为未注射疫苗的人打疫苗并关注其情况。另外,所有疑似患有麻疹的居民已被隔离。 据卫生部公告显示,7月7日接获通报,指罗弄纳比利居民内疑似出现麻疹,两天后该居民确诊为麻疹。随后罗弄纳比利居民持续出现不同症状,经确认后,已有12名居民与两名员工已确诊,已接受隔离与治疗。目前6名居民已出院,5名患者的情况稳定。 另一方面,卫生部于实里达北连路的工人宿舍内发现该区第一起麻疹病例,随后该区出现两起确诊病例,共一名孟加拉工人与两名印度工人,目前三人已出院。其中孟加拉工人是从孟加拉刚抵达新加坡,其余两名亦无处境历史,发病期间其他工人也无与三人接触。 麻疹由麻疹病毒所引起,一般出现在小孩身上或未接受麻疹疫苗的成人。受感染的人初时会发烧、咳嗽、流鼻水、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3至7天后皮肤会出现污斑红疹,通常会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天,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皮。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道及脑部会受影响,引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截至本月22日,卫生部已接获116麻疹确诊病例,88病例是本国人,28病例则来自孟加拉、杜拜、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与越南。其中,未有麻疹死亡病例出现。 据我国法律,所有我国小孩必须接受麻疹疫苗,而未注射疫苗之成人则鼓励参与。MMR 疫苗目前可于各大综合诊所、私人诊所、小儿科诊所等获得。新加坡公民孩童,在综合诊所注射MMR疫苗享有全津贴。 卫生部亦呼吁民众谨慎提防,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 如前往麻疹爆发地区,请检查您是否对麻疹有免疫力,可以通过验血或接种疫苗来预防麻疹,如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 始终遵守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用肥皂洗手(例如在处理食物或进食前,上厕所后,或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因呼吸道分泌物弄脏手)…

菲律宾联邦银行与狮城华侨银行联手 打造首个区块链跨境汇款

菲律宾联邦银行(Union Bank)近日联合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使用Adhara 流动资金管理与国际支付平台,打造区块链跨境汇款( blockchain-based remittance)。 区块链跨境汇款指将一般需2-3天的跨境汇款缩短至数秒内完成汇款。 6月27日,菲律宾联邦银行试行使用区块链的法定代币化,成功从华侨银行汇款,到位于菲律宾偏乡Surigao Del Sur的农村银行加提蓝银行(Cantilan Bank)。 上述汇款结合Adhara 平台与UnionBank-UBX’s…

港警锁定700示威者 部分示威者逃海外

香港反送中长达一个月,期间爆发多起警民冲突,据《南华早报》报道,港警已锁定逾700示威者,包括参与七一攻入立法会、七一四沙田冲突事件等冲突事件。 警方还将示威者分为“烈士”与“和理非”两类。 前者约200-300名示威者,站在游行前方,挑衅警方并对警方使用武器与暴力,在攻击警方后撤退;后者则是以“和平、理性与非暴力”示威,负责传送物品如安全帽、生理食盐水、保鲜膜等到前线。 据了解,警方会先确认“烈士”示威者身份,再来确认“和理非”示威者的身份,将以帮助及教唆犯罪活动拘捕他们。 示威者以蒙面、喷漆方式躲过警方追捕 消息人士透露大部分参与人士皆25岁以下,包括许多高中及大学生,有部分相信已逃离香港。台湾维权人士亦披露,逾30名示威者已寻求台湾庇护。 示威者透过多种方法逃避警方追捕,如穿戴安全帽、手套与眼罩,隐藏自己的身份、喷漆在闭路电视、冲警警方后在雨伞阵后更衣离开现场,逃避警方追查 尽管移除面具或更衣后,警方仍从示威者逃跑路线中的闭路电视,以人脸辨识系统确认身份。 反送中活动愈演愈烈,香港政府于6月12日预计进行《逃犯条例》修订二度,却引发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警民更多次爆发严重冲突,7月1日晚示威者强撞立法会大门,占领、毁坏、涂鸦立法会一夜,被政府斥为暴徒,对政府不利的舆论稍歇。 示威者在没有警方驻守下,墙上涂鸦,并写上“太阳花”、“释放义士”、“反送中”、“真普选”等字眼,甚至涂鸦会议厅香港区徽和历任立法会主席肖像。 7月14日,香港再次于新界北的上水、金钟与沙田,以“反水货客”主题的“光复上水”运动发起示威活动,游行活动和平进行,但却在游行活动结束后即爆发警民冲突。游行结束后现场气氛转趋紧张,大量示威者占据马路与警员对峙,期间更爆发激烈冲突。报道称,示威者在冲突爆发期间投掷雨伞等杂物,警方则挥动警棍与胡椒喷雾。 7月21日,民阵又再次发起示威活动,于晚间10点,元朗西铁站聚集了大批“白衣人士”,声称在附近巡视,若见身着黑衣便会认定是从港岛参加游行回来,对他们进行围殴。据悉,白衣人士以“保卫元朗”为名,部分人手持长伞及竹条,追打身穿黑衣的人,但不仅是示威者,还有记者和普通民众受伤。警方在暴力事件发生后半小时,姗姗来迟,多名市民向警方质问为何姗姗来迟,情绪激动。…

毒品调查:至亲染毒瘾 或影响孩子仿效接触毒品

“我真的很好奇,我想要尝试,但我从没想过原来会连累我孩子。” 这是阿菲(译名)的故事,从小他看着自己的哥哥吸食毒品,18岁时,他开始接触毒品,希望获得哥哥的认同。 从此踏入毒品的深渊,无法自拔,过去30年内,他无法戒毒,最后还连累自己的孩子,孩子竟然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吸毒。 毒品泛滥一直充斥着社会,许多人因此掉入毒品的火坑,让自己沉迷在毒品中,久久无法自拔,却从未曾想过,自己的行为对家庭或孩子带来连带的影响,将孩子也一同拉入火坑中。 家庭内有毒犯可能使孩子重蹈覆辙 《海峡时报》报道,尽管没有官方数字可以证明,毒犯的小孩亦会重蹈覆辙,开始做些和毒品相关行为,但专家发现许多毒犯,其家庭历史亦有吸毒者存在,部分吸毒者年仅10岁便开始吸毒,对吸毒者而言,这就像是无法逃脱的跨世代循环。 卫生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务次长安宁·阿敏表示,“当孩子的成长环境内有毒犯的家人,孩子从小会在充满毒品的环境中长大,从而使孩子更容易接触毒品,长大后也会重蹈覆辙。” 针对毒犯家庭的处遇,民间也设立许多团体与组织如Acorn Quest、Reach Community Services 、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