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针对偷拍风波与学生对话 马芸抨击受害者未获适当协助

针对校园发生的性骚扰风波,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昨日(25日),在该校第一礼堂召开对话会,逾700学生挤爆现场,校方不得不再开放第二礼堂以容纳更多学生。 据了解,在国大偷拍事件中队受害者马芸,也从台湾返回校园出席对话会,更是首个发言学生。她叙述事发后的经历,抨击国大与受害者沟通有不足之处,未给予受害人适当协助,且仅透过电话跟进,既缺乏诚意,信息也不够完整。 马芸也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国大理应为性骚扰等问题的受害者设立求助热线,给予受害者全面、即时的帮助,同时避免让加害者有机会再接触受害人。 在对话会上,国大副教务长林嫣熒教授向马芸道歉,并表示不应让马芸独自面对这一切,并宣布将成立受害者支援单位,同时改进校舍安全问题。 其他受害者现身说法控诉创伤 其中一名学生Kel昨晚在推特即时更新对话会实况,反映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不满校方代表一再把问题推托给检讨委员会。 Kel提到有学生在会上代读另一名同样也是偷窥案例受害者的声明,控诉举报后至今仍无结果,甚至辅导员要求受害者不要报案,给予违规者“悔改的机会”。受害者指责国大领导层对受害者面对的创伤完全无知。 受害者若要在公共卫生间淋浴还要友人陪伴,深受焦虑和恐惧折磨,“我生气,害怕,最重要的是我感到不安。” I am gong to live-tweet the NUS Town Hall on the Monica Baey sexual misconduct case–going to quickly summarise what’s happened so far to try and catch up — kel (@KellynnWee) April 25, 2019 也有学生站起来指责校方此前的回应似乎都在“怪罪受害者”,“所以你只是要提醒我们,冲凉时记得把门锁好?”学生也指出,在新加坡,三名青年中就有一名曾面对性暴力,提到迄今为止的保护措施仍不足。 有学生指所谓“性行为不当”(sexual misconduct)不过是校方的障眼法,把问题都扫在地毯下;但是国大学生事务处处长彭宇杆副教授却表示要等待检讨委员会的结果。 也有学生提出会否开除涉事男生Nicholas Lim?彭宇杆再次推给委员会。学生也质问既然检讨委员会才有权利决定结果,为何不让委员会成员站出来回应学生?彭宇杆则表示此次会议记录都会呈交给委会,引来与会者哗然。 也有学生要求,让更多学生代表参与到有关检讨性骚扰问题的委员会中。 校方代表以有开会为由,拒绝延长对话时间 在对话会接近尾声时,仍有20名学生准备提问,但校方代表只允许最后两道问题,学生会要求延长时间,但彭与林教授却表示,他们在傍晚6时30分还有会议,所以请学生透过电邮方式提交其他提问。这也让学生感到不满,觉得不被重视。 此时有学生站起来要分享自己曾被骚扰的经历,校方代表请他在“较安全空间”分享,不必公开;不过这名女生坚持作公开陈词,“不像马芸,我无法控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选择沉默,我逼迫自己噤声…” 女生表示,她举报后,在没有辅导人员陪同下需向两名男职员和一名女职员,重复讲述被骚扰的过程细节,但又被指责说辞反复。调查一个月后以证据不足为由草草结案,而加害者还能顺利毕业。反而女生因为被骚扰而有创伤后遗症,寝食难安。 女生也指出,校方不应成为庇护、纵容这类性骚扰行为的温床。 至于彭宇杆教授在总结时坦诚对于受害者的保护不足,需要把它做好。而他表示校方的第二个承诺是马上加强宿舍的保安。 但此事有学生站起来抨击,校方有一个小时半聆听学生,有那么多学术专才却没有善用,反而要让学生重复他们经历的痛苦,才肯认真看待问题。 … Read more

感谢民众支持,本社英语站恢复运作

上周二,警方依据庭令前往本社总编许渊臣住处搜查,并没收了其电脑工作设备,以供调查针对一篇文章的诽谤指控。没有了工作设备,也导致《网络公民》英语站被迫暂停更新。 警方是根据投报,指其中一篇由Willy Sum撰写的文章,严重政府高层涉及贪腐,而援引刑事法典第21条(1)的刑事诽谤罪展开调查。 《网络公民》将交由警方调查有关指控。在读者和热心民众的支持下,已成功添购新器材,本社英语站也将在今日恢复运作。 也有热心人士为透过募资网站Patreon,或成为本社订户给予无私支持。我们将继续报导工作,来回报支持者们的善意。 不论是透过金钱、提供信息、稿件等各类支持,我们谨在此对各界致以由衷感谢。 为应付可能在明年召开的大选,我们正展开募款活动,以壮大我们的团队。许渊臣担忧自身可能有再次被逮捕或被对付的风险,为此他需确保即便他身陷囹圄,选举期间的编采报导仍能照常进行。 有您的支持,本社将竭尽所能继续报导,直至所有可用资源耗尽被迫终止运营位置。 正如我们坚信的信念:“透过接触更广泛的新闻资源与观点、活跃而成熟的论述交会,碰撞思潮激荡的火花,才能打造具备知情权和参与式的民主环境。”

总理获最多? 部长高额月份花红再掀议

近期,部长薪资议题,再次引起坊间议论。 事缘总理李显龙透过书面答复,工人党非选区议员贝理安的提问,提及2017年各级别本地政治职务者,获得的表现花红(PB)平均为4.1个月。 至于2013年和2016年的表现花红平均为4.3个月,2014年则是4.2个月。 总理在书面回答中提及: “政治职务者的薪资框架,乃根据2012年在国会提呈的《可胜任暨廉政政府薪资》白皮书制定。 除了月薪,公务员还能获得第13个月花红、表现花红、国家表现花红和年度可变动花红。薪资基准考量了以上元素。 我在2017年成立委员会,以检讨2012年所制定的薪资框架是否适当且不违反宗旨、可行调整方案等;同时,根据所建议框架的整体薪资层级,是否有调薪之必要。 副总理张志贤在今年三月对国会报告,该委会已确认现有政治职务者薪资架构(包括国家花红)仍然有效。故此,现有薪资框架应保持。 初级部长(MR4)年薪基准自2011年以来已增长9巴仙。不过,2017年的初级不知年薪仍低于2016年,为此我们决定薪资维持现状,将在观察薪资发展的趋势。” 主流媒体未深究高额花红问题 此课题也获得主流媒体广泛报导,不过大多集中于部长所获得的表现花红,不过却忽略了,部长所获整体的花红,更高于四个月花红。 事实上,读者只要阅读贝理安的原本提问,就明白总理并没有正面回答,反之在顾左右而言他,避谈关键的问题。 总理顾左右而言他 贝理安的提问是这样的: “询问总理,在过去五年来,内阁部长能获得:(一)平均多少个月花红;(二)获得最多个月花红的部长,以及(三)获得最少月份花红的部长。” “To ask the Prime Minister in each of the past five years, what has been the bonus paid to Cabinet Ministers in terms of (i) the average total number of bonus months (ii) the highest total number of bonus month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