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野议员建议,政府应检讨现有中小学班级人数,这有助于减轻教师负担,教师也较能关注进度较落后的学生。不过,教育部长黄循财表示,尽管本地师资有些微下降,但过去十年本地师生比例已有改善。
林志蔚今日(3日)在国会中提出质询,在先进国家当中,我国是中小学平均班级人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尽管我国的师生比例有所改善,但比如丹麦是12学生对比一位老师比例、卢森堡9比1,本地师生比例还是高一些。
尽管师生比例有所不均,但我国学生仍能在世界中变现优秀,林志蔚认为这可能是学生对私教或补习的重度依赖。
根据数据显示,学生私教的每月费用在1千200元左右,占据家庭收入的逾2巴仙。从全国数据来看,本地的私教费用高达120万,是占据公共教育拨款的10巴仙。
他认为,小班规模有助于减少额外私教费用的需求和依赖,且能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减轻教师的负担,让他们可以更聚焦在落后的学生,因此可以将班级人数限制在最多23人左右。
对此,黄循财则回应,“我希望他们(议员)能明白,相较经合组织成员国,我国的教师人数并不多。”
黄循财续指,尽管近年师资人数有轻微下降,但大致维持在3万2000人左右,因此要将我国师资人数与入学人数做比较。
在过去十年中,师生比例确实有所改善,从2010年的19比1,到目前的15比1,且在中学制度内,也从16比1 减至12比1。
基于教师人数较少,黄循财表示,教师通常会以最大化影响,比如在最早入学的年纪或是更有需求的地方作出安排。
例如,例如在学习计划中就以8至10人规模进行,而小学高年级的基础班也维持在10至20人,且普通技术(Normal Technical)的中学课程也基本上维持在小班制。
此外,我国教师也需花费更多时间用于对学生整体发展相关的重要活动上,如专业发展课程和备课。
至于私教费用对本地学生在国际中的表现,黄循财则认为,此番言论对学校教师或许会更不公平。他认为,教师的素质才是真正影响学生学习和表现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