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乔表示,只要新加坡政府和执政单位能够拒绝排他性思维,新加坡将完全有能力处理任何分歧,成为更具包容性的国家。 日前教育部长黄循财针对跨性别学生课题作出回应,指新加坡不应该引入西方国家的“文化战争”,或允许性别认同课题分裂社会。 对此,著名传媒学者,兼前媒体通识理事会(Media Literacy Council)成员施仁乔(Cherian George),周二(2日)在脸书上回应近日的跨性别认同争议时表示,认同教育部长黄循财所说的勿引入“文化战争”,但“战争”的延续不仅仅是单一方的责任,且战争内的“和平条约“(peace treaty)都需要双方支持。 因此,施仁乔认为,“解除武器”(disarmament)的行为都应在用于双方,而不是特定的群体。 施仁乔强调,解决不公平歧视的问题,不一定就意味着要“挑起战争”。 “那些对示威而感到冒犯的人,即使他们的权利并未受到威胁,也应该学会放下。” 最好的武器是包容心 施仁乔补充道,这次的“文化战争”最大规模的杀伤武器,就是任何宣扬“我们还是他们”的部落形式,否认其他人的人权。 “最好的武器是包容心,是试着拥抱它而不是抹杀它。” 施仁乔也谈起数十年前的美国“文化战争”,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不断扩大的多元化,包括女权主义和少数民主。 其中文化战争获得了资本主义的支持,因为当时对于工人阶级的起义感到诧异。 “1992年,帕特布坎南公开宣布了“战争”,以解放美国自由灵魂为宗旨发动一场宗教战争。迄今为止,该战争同样以自以为是文化左派所持续。” 施仁乔指出,尽管美国的文化战争中的语言已渗入我国政治对话,但称新加坡走向如美国般失调的两极分化的风险,是危言耸听的说法。 施仁乔也解释,美国的文化战争之所以会恶化是因为共和党将身份认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武器化,分散阶级不平等的注意力。 身份认同政治是指在社会上,人群因性別、人种、民族、宗教、性取向等,集体的共同利益而展开的政治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