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最大幅度萎缩 我国整体就业人数减少逾17万人

据人力部报告《2020年劳动市场报告》显示,我国去年整体就业减少17万2200人,是20年来最大幅度的萎缩,其中不包括外籍女佣在内的非居民就业人数因冠病疫情影响减少了16巴仙。

人力部今日(28日)发表上述报告,被裁人数在持续五个季度上升后首度出现下降的趋势,去年第四季预估被裁人数为6100人,这比前个季度的9120人少了三分之一。

而第四季制造业和建筑业则受到非居民工作准证持有者的减少,整体仍处于下滑的趋势,但在公共管理和教育等服务业类的居民受雇人数则出现增加。

餐饮业及零售业也因为年终佳节而增聘人手,因此提振了就业率。

另一方面,第四季度的劳动市场也出现改善,居民就业人数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甚至在2020年底已经恢复到冠病疫情暴发前的水平。

就业率在在上一季增至2万8900人。不过,非居民就业人数继续下跌,导致总就业人数减少1万3500人。

尽管整体就业率有所下降,但去年全年的居民就业人数也增加9千300人。报告显示,本地居民的失业率也从4.6巴仙降至4.4巴仙,而公民的失业率也从4.7巴仙微降至4.5巴仙。

与去年9月相比,12月的整体失业率也降至3.6巴仙,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失业率连续两个月降低,但人力部仍强调,去年12月的失业率同比前年12月仍相对较高。

人力部表示,尽管疫情的严重冲击,但居民仍愿意持续参加工作,比起离职,居民更愿意加入或留在如今的工作岗位内。

人力部也针对就业率提升,但失业率未有所降解是,指尽管就业人数有所回升,但鉴于经济仍处于低迷,加上毕业生等新劳动力的加入,推高了失业率。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