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7日,新加坡警方发文告,证实接到检控官援引刑事程序第16(2)项,指示警方依刑事诽谤罪名调查本地律师拉维。

拉维则在今日(12日)更新脸书帖文,指出他已接到警方通知,要求他在下周三(16日),针对刑事诽谤的提控出庭。拉维坚信法律站在他一方,无需感到畏惧,他将在庭上抗辩。

事缘拉维在11月6日,在脸书称本地资深律师尤金.图莱辛甘(Eugene Thuraisingam),于2017年告诉他,内政暨律政部长尚穆根自称能对大法官梅达顺“施加影响”,而且还能“发号施令控制梅达顺”(“calls the shot and controlls (sic) Sundaresh Menon)。

对此尤金致函尚穆根澄清,拉维的言论不属实,尚穆根也未曾告知他上述言论。

“始终对大法官怀有崇高敬意”

拉维也在脸书重新分享涉诽谤的帖文原文,其中在文末提及,他不同意尚穆根对大法官有任何影响。他指出,尽管由于他受理的司法申请性质和迫切性,在庭上与大法官多有激烈交锋,“但我始终对大法官有崇高敬意,且对于我和我的客户给予应有的礼貌和公正,并坚守司法独立最佳传统的法治精神。”

若刑事诽谤罪成,可被判坐牢最长两年,或处以罚款,或两者兼施。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建国总理李光耀因病去世, 享年91岁

新加坡总理公署23日公告,建国总理李光耀在当天的凌晨3时18分点去世,享年91岁。 李显龙总理在周一早上8点通过电台和电视台,以马来语、华语以及英语向全国人民直播演说,为他父亲的逝世致哀。   Post by Lee Hsien Loong.   “在这悲痛的时刻,我们要把李先生的贡献铭记在心。悼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发扬他的爱国精神,团结一致,让这个他付出毕生精力建立的新加坡,继续繁荣稳定。” “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请您安息吧!” 李光耀今年2月5日因感染严重肺疾入院,此后一直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接受治疗,因感染病情的严重性,医院以机械通气和抗生素的注射来稳定李光耀的病情。…

约占教育部全年预算1.8巴仙 国际生奖学金、学费补贴预算共2.38亿元

工人党非选区议员贝理安(Leon Perera)续在国会追击教育部,质问该部对国际生的开支。贝理安询问教育部长,过去10年来,政府每年在国际学生平均开支多少;以及在技职学院、初级学院和自主大学的学生总群体人数中,目前接受政府任何形式财务援助的外籍学生巴仙率。 为解答议员提问,王乙康表示,第一点,我国教育体制核心目的是为国人服务,没有国人会因为国际学生而从高等教育学府中被排挤。 他说,高等学府都有设下录取资格,在本地和国际上保持水准,确保学生有能力应付学业,且能符合市场和业界需求。 在上月8日,教育部长王乙康透过书面回答,我国政府确实为国际学生提供少量奖学金,每年总支出高达1亿3000万新元。不过,他解释政府的确为就读于我国学校和自治大学的国际学生,提供少量奖学金。有关的奖学金总值相当于教育部年度预算的130亿元中的一巴仙,即1.3亿元。 王乙康在今日也重申,130亿元大部分都用在本地学生身上,确保教育成本可负担。 他说,虽然上次已阐明,国际学生的奖学金仅占教育部年度预算的1巴仙,但一些网络消息却扭曲报大叔,从1.3亿元夸大到三亿元。 “真正的开支,我相信肯定少过1.3亿元。”至于国际学生的大学学费补贴预算,则为1亿800万元。 故此,加上奖学金和学费补贴,政府针对国际生的预算总开支,高达2亿3千800万新元。 强调各国透过大学招揽人才 王乙康认为,如果我国不录取国际学生,那么本地学生将会失去同其他国家学生建立关系的机会,也没有机会扩大社交圈子。此外,他强调全球各国都一样,都是透过大学来招揽人才,即便新加坡的人才也被他国招揽,人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 王艺康补充,全球最佳大学如牛津、耶鲁、慕尼黑大学等都有提供奖学金,很多欧洲大学提供奖学金或免费学费等,有400名我国学生在法国和德国大学受惠。…

感应通关绩效良好 国人未来或无需用护照通关

移民与关卡局去年进行约半年的试验计划,成功让2万2千名国人以感应的方式通关,因此或可能在樟宜机场第四搭客大厦试行。 人力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表示,移民关卡局在大士关卡透过精良的生物识别科技,设立以感应方式通关,并取得良好成绩。 因此国人或可期待不久后不需使用护照或指纹的情况下轻松通关。 此外,内政科技局也研制了迅速检测冠状病毒的工具,并设置在关卡的生化监控系统中发挥到有效的作用,以此遏制疾病的扩散。

Thousands hold vigils as Hong Kong student's death triggers outrage

by Yan Zhao and Su Xinqi Thousands of Hong Kongers held vig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