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妇女与其丈夫在散步回家的途中,遭野猪袭击,据《联合早报》报道,妇女当时与丈夫,沿着阿比阿比河(Sungei Api Api)公园散步回家,却在距离巴西立3通道约15米远的地方遇上了一只野猪。
余太太忆述,野猪从左边的森林突然窜出,冲向了自己,把自己撞翻,连朝地,然后就感觉到左脚一阵剧痛,过程仅几秒钟。
脚上划出一道长达10公分的伤口,3公分宽,其伤口深可见骨,相信是被獠牙刺伤,随后丈夫急忙将她送往医院。
除了脚上的伤口,余太太也透露由于跌倒后伤到了口腔骨骼,牙齿向内被挤压,只能动手术矫正。
针对野猪乱窜的现象,有当地居民则表示,由于在不远处开始施工建屋,疑似部分森林被砍伐,导致野猪向外窜。
国家公园局曾提醒,喂食野猪等野生动物是违法的,这会改变他们的习惯;遇到野猪也要保持冷静,缓慢离开。
该如何有效处置野生动物?
对此,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21日在脸书上发文,指正与国家公园管理局(NParks)和国家发展部合作调查。
与此同时,他也呼吁居民若经过此地,也要留意个人安全。
张志贤也在22日脸书上,发布一项问卷调查,针对野鸡、野狗和野猪如何安置提出个人意见。
选项有三:让这些野生动物自由活动;其次,让他们留在区内,但要控制数量;以及把他们移植出区。
调查于11月22日至12月6日,与此同时,再次引发网民的热议,许多网友表示,野生动物虽具攻击性,但其中原因与自己的居住地被“占据”,开发森林发展建屋工程,让野生动物备受威胁才会下意识攻击人类。
也有网友则认为由于开发森林导致食物不足,才会逼迫野生动物外出寻食,攻击人类。
关爱动物研究协会怎么说?
对于野生动物的安置,可以说是我国向来关注的课题,在地域受限的新加坡内,到底该如何安置这些野生动物,关爱动物研究协会(ACRES)也表达了看法。
关爱动物研究协会针对问卷所提出的干预措施,作出四点回应:首先,野生动物的安置是否应仅根据公众舆论下决定?
协会认为,由于地缘关系,许多居住地本就挨着自然区建设,这也意味着,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频率增多,因此基于实证科学的基础作出规划,才能有效干预,减轻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
若将动物移植出区,动物们的活动空间是否会受限?根据协会过往的处理经验,单移植出区并非能够解决动物的安置问题,因为人类会持续开发栖息地,占据他们的活动空间。
只有透过研究证明野生动物牲口过多,才应考虑作出管理和迁移。对于野生动物的安置反而应将其优先考虑在建设开发内,与不同的机构合作,才能有效处理野生动物的去处,减少在日后浪费更多资源处理人类与野生动物面临的冲突。
最后,协会也认同多年来许多开发工程,以及喂养野猪,造就了野猪将人类与食物联系在一起,因此目前必须加强喂养禁令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