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尧教授是香港知名胃肠病专家,因2003年抵御沙斯病毒,曾被《时代》周刊誉为“亚洲英雄”。这名教授将在明年4月1日,出任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院长。

与此同时,他也将受委南大高级副校长(健康与生命科学),负责整合校园健康、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活动。

沈祖尧也在个人社交网站证实此事,他指自己在南洋理工仍可领导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人工智能结合未来医学。

“我很感恩上帝在年过60之后,仍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在教育和研究上尽一点力”,据知他的母亲和太太仍会继续待在香港。

事实上,中共中央政府在港推行《国安法》后,不少香港专业人士选择出走,其中一个地点便是新加坡。

沈祖尧此时宣布离港,不免令人猜想是否与当前香港政局有关。惟沈祖尧称“我的离开,绝不是转投客队,倒戈相向”,而是善用两地工作经验,加强教育科研合作。

“香港,永远是我深爱的家。”

2010年至2017年,沈祖尧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七任校长,目前是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蓝彬明:医生无需向病患解释所有疗程可能副作用

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蓝彬明医生指出,医生无需向向病人列出药物或疗程可能带来的所有副作用或并发症。 议员们向卫生部提问,近期一名骨外科专科医生为病人打针前,告知对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被新加坡医药理事会纪律仲裁庭重罚十万元。议员们担心,此举将让医生花更多时间向病人阐释疗程中所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导致医生采取“自保式医疗”,也可能间接推高医药费。此时也引起民间和医疗界联署要求政府阐明立场。 对此,在答复议员询问时,蓝彬明医生解释,有关被罚款医生是因为完全没有告知病人疗程的副作用,才被罚款。故此,不应诠释为在此个案后,将来医生在疗程时都要罗列所有副作用。 他补充,根据医疗指南,医生有责任告知病患,让病患掌握有关疗程和健康的具体情况。 蓝彬明也指出,一些中立的医生也许会认为上述罚款太严厉。医学界一直都很关注最高罚款额的议题,甚至考虑以停牌制裁。 他表示考量到有关个案的情景,可以理解医学界的关注点。他表示,《医疗注册法》在2010年修法,此后对医疗人员不当行为的罚款从一万元提升早10万元。 不过,卫生部和律政部今年初协助医理会成立了裁决委员会,以协助维持刑法的一致和公平性质,提高纪律审裁过程的透明和严谨。 蓝彬明说“卫生部不希望看到医者走上自保式医疗”,但也应理解若涉及不当行为,仍需接受纪律处分。针对已受惩戒的医生林联安(译音),蓝彬明说由于医理会和林联安都已接受裁决没上诉,因此无需翻案重审。

【选举】以三国故事回应非选区议员制 符策涫:工人党为大局捍卫国人利益

竞选最多议席的三名政党候选人受邀参与《早报》辩论直播,在网民提问有关非选区议员课题时,各候选人都有不同见解,工人党东海岸集选区候选人符策涫更以三国的典故来回答。 人民行动党丹戎巴葛集选区候选人陈振声、新加坡前进党的西海岸集选区候选人潘群勤,及工人党东海岸集选区候选人符策涫今晚(7月2日)受邀参与直播辩论,所围绕的课题包括了各党竞选宣言、替代政策的阐述,以及最近成为课题的非选区议员制度。 在辩论的第四环节中,就有网民郑女士询问陈振声对非选区议员的看法,是否非选区议员制对当选候选人不公平,因为他们无需管理市镇会,走后门进入国会,并且还有和当选议员一样的投票权。 对此,陈振声指出,他也曾在基层听过类似的争议,更有人表示笑说,希望当选非选区议员。他指出,执政党提出这个系统,为了能够听到其他的声音,我国修宪保障了12个非选区议员和九名官委议员的席位,就有了21个不同的声音。这样就能够让执政党能够听到更多的声音,透过更好的辩论、机制来决策未来,照顾国民,而且没有遗漏任何一个人。“而不是为了怕有挑战,因为真金不怕火。” 至于公平与否,担任议员的行动党代表,就做好议员的职责;就算行动党,就像在后港或阿裕尼选区,他们还是会服务当地选区。“因为我们的信念是,我们要服务好每一个新加坡人,要照顾好整个新加坡。” 潘群勤:不利反对党 潘群勤则表示,若要听到别的声音,现在科技发达,到处都能够听到别的声音,因此对此政策的目的存有怀疑。她认为,非选区议员制度其实对反对党非常不利,因为会诱使选民不投票给反对党,“反正国会内都会有反对党的声音”。 她认为,当选议员和非选区议员的力量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当选议员的声音代表着许多选民的声音,而不是只是成为国会里的“别的声音”。 而符策涫则表示,该党一直以来都不支持非选区议员的做法,但是逼于无奈也只能接受,因为受束缚于这个框架中,只能在框架中找出路。他引用三国故事典故,将该党比作关羽,“接受”非选区议员制,有三个条件。 “ 第一,降汉不降曹:该党不接受非选区议员的做法,但在大局下,在局限下,我们的接受; 第二,保护嫂嫂:工人党的出发点永远都是为了捍卫新加坡人的利益,所以作为非选区议员的责任是非常重大;…

八市民揭武汉疫情被指“造谣” 人民法院:若民众听信“谣言”戴口罩 可能更好防控

去年12月31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 随后,有人举报网上传发“不实信息”。其中有八人,分别传发“X医院已有多例SARS确诊病例”、“确诊了七例SARS”、“Y医院接收了一家三口从某洲回来的,然后就疑似非典了”等未经核实的信息。 当时,当地公安分别对八名网民进行了教育、批评,均未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的处罚。 然而,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在拥有1千760万粉丝的官方微博发表文章,似乎为上述八位传出“假消息”的市民“正名”,也非议执法机构,对一切不完全符合事实的信息,都进行法律打击并无法律上必要。 文章认为,之所以产生谣言,是因为认知局限,“不同个体基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虚假信息,我们应该理解法律对个体的适度宽容态度。” 若民众听信“谣言”立即戴口罩,可能更好管控 文章指尽管当初谣传是SARS,属于编造不实信息,若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就符合法律规定传播假消息的信息,给予惩处是适当的。 “…事实证明,尽管新型肺炎并不是SARS,但是信息发布者发布的内容,并非完全捏造。如果社会公众当时听信了这个“谣言”,并且基于对SARS的恐慌而采取了佩戴口罩、严格消毒、避免再去野生动物市场等措施,这对我们今天更好地防控新型肺炎,可能是一件幸事。” 故此,该法院认为,执法机关面对虚假信息,应充分考虑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在主观上的恶性程度,及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试图对一切不完全符合事实的信息都进行法律打击,既无法律上的必要,更无制度上的可能,甚至会让我们对谣言的打击走向法律正义价值的反面,成为削弱政府公信力的反面教材。” 该文章也重申,“谣言止于公开”,若信息及时、全面公开,群众的疑虑自然会削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