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加坡政府在疫情爆发初阶,其检测被国际誉为“黄金标准”,但因对疫情采取“反应性”的预防措施而遭许多人抨击,包括较为争议的戴口罩立场。

在短时间内犹如经历“大风吹”转变,从建议身体不适才戴口罩,到不再劝导不戴口罩,最后强制戴口罩,甚至不惜对不带口罩者处以罚款的重罚。

总理李显龙于今年1月份时还向媒体透露,根据医生的建议,民众无需长时间戴口罩出门。

“这毫无帮助,事实上反而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因为他会制造毫无意义的安全感。你会认为你是安全,但其实你的手和口罩都是肮脏的,你会碰到口罩当摘下的时候,这也会促进感染。”

此番言论也获得主流媒体的支持,《海峡时报》于2月份时曾报道,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反驳新加坡四名医生的公开信。

四名医生呼吁公众应该出门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与此同时信内也呼吁公众应该勤于洗手和减少不必要社交。

医生也强调,戴口罩总比不戴口罩来得更好。当两人近距离接触时戴上口罩能够形成双向保护,避免将病毒传染到对方身上。

然而麦锡威则指出,在控制冠状病毒19时,“如今戴口罩并非是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是要留意经常接触的东西”,意味着戴口罩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来得更不重要。

今年3月,国际两名医学专家认为戴口罩相当重要,有助于减低病毒传染,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相违。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接受《科学》杂志的采访时也透露,在疫情期间不戴上口罩,反而是错误的选择。

“病毒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因此飞沫是值得关注的,当你在说话时,飞沫会从嘴巴出来,所以必须戴上口罩。”

“而且许多人是无症状感染,如果他们能够戴上口罩,就可以防止带有病毒的飞沫从嘴巴喷出,传染到别人身上。”

高丽大学九老医院传染病学教授金佑珠(Kim Woo-Joo)也认同此观点,曾接受《Asian Boss》的采访时透露,戴口罩能够预防病毒的感染。

他说道,“为什么医生会在医院里戴口罩,是为了防止感染”,并提及口罩在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爆发时所发挥的作用。

“可以看看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与此同时,当你再回头看看许多欧洲国家和美国,病毒反而迅速传染。韩国感染率相对较低时因为规定每个人都必须戴上口罩和经常洗手。”

早在2月份时,韩国便呼吁民众必须随时戴上口罩。委内瑞拉、越南与捷克和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于三月份开始强制要求民众戴上口罩。

政府坚称根据世卫组织的建议,将责任推卸到世卫上?

反观我国,直至4月14日,我国才强制戴上口罩。如今,民众在不戴口罩下出门,需面临300元的罚款,若再犯,可能会予以更重的罚款,甚至有可能被起诉。

李显龙也曾在4月3日时披露,政府确实有观察到有些社区出现未检测到的病例,即使案件并不常见。

他表示,“我们也有证据显示,可能会出现无感染症状者,虽然他对病毒无任何反应,但仍然会将病毒传染到其他人身上,这也是为什么世卫组织也重新审视口罩的立场,美国疾控中心亦如此。”

“有鉴于此,我们也不再鼓励人们不戴口罩出门。”

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于4月初在记者会上表示,政府根据最新医学建议,更新口罩咨询。

尽管当时因客工宿舍的感染人数激增,政府改变了对戴口罩的态度,然而,王循财仍坚称,政府在预防疫情措施上,并未出现任何改变

他称,这仅是根据国际和新加坡当时的环境,如常进行调整和更新。

迄今为止,政府尚未向口罩政策的“突然大转弯”道歉,甚至疑似将责任推向世卫组织身上。

就在本月,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呼吁公众应该重新评估政府对冠状病毒19的反应,强调新加坡人对于政府的立场和模糊不清的公告感到混乱,甚至认为立场不坚定。

政府是否掩盖供应短缺的问题?

今年1月,李显龙不断向媒体坚称,新加坡拥有足够的,甚至还有剩余的口罩,所以如果每位国人都戴口罩,无论是否身体不适,反而会出现供应短缺的问题。

“我们目前并没有短缺,而且还有很多,可是当每个人都戴上口罩,每日更换,无论身体是否不适,在一个拥有600万人口的新加坡,口罩的需求量反而会增加三至四倍,持续下去,口罩肯定会出现短缺问题。”

毕丹星在6月5日的国会上指出,针对强制性戴口罩,人们普遍认为,公众应该尽早得知清楚供应有限的问题,而非通过闭门录音的方法得知。

在2月10日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SCCCI)举行闭门会议,贸工部长陈振声直批,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戴口罩的决定,并表示如果新加坡人都效仿可能会造成恐慌

他认为,新加坡人是否有足够的口罩取决于三大因素,即“实物储备、使用率与补给量和频率”

“如果我们能够适当管理三因素,口罩一定会足够,可是如果每个新加坡人都使用口罩,迟早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消耗500万个口罩以上。”

“鉴于我们无法确定我们将会持续多久,而且如今供应链已经被切断,我们必须先保留口罩,确保能够持续供应医疗系统。”

换言之,新加坡多年来只积攒了500万口罩供紧急使用,陈振声表示,如果每个人用口罩就如同使用纸巾一样随便,口罩一定会不够。

该段被泄露的录音向我们透露一个事实:政府会反对戴口罩可能是因为出现口罩库存告急的情况。

冠病措施未经检视,不确定性仍存在,政府却为下届大选做准备?

黄循财在上周国会上表示,政府将会检视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应对措施,政府会持续洗耳恭听各方意见,改善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危机处理。

他说,“我相信我们会从中发现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并且为下次的危机作出改变,更好地迎接危机。”

然而,政府却未能针对审视给出具体的时间和操作。然而,尽管部分反对党和公众反对在这期间举办大选,但政府已开始采取措施,在疫情期间举行下届大选。

“首次看见领导人乱了阵脚”

《南华早报》的新加坡编辑汤玛斯(Sudhir Thomas Vadaketh)在一篇专栏中指出,近日正出现一股风气,即埋怨政府对冠病的反应。他写道,政治工作和来届选举转移了新加坡领导领导人的关注,让他们能够从危机管理中分心,并搅乱原本正运作的行政机制。

“有生记忆以来,第一次看见领导人乱了阵脚,目前仍无法搞清楚到底是谁在发号施令。他们显然尚未决定是否要先选举,上演处女秀,还是先持续危机管理。高层的不知所措也同样为各层机构间的换乱。”

他形容,新加坡人在这段期间并未受到统一的消息,反而是受到不同机构间的影响,传出不同的消息。

在疫情期间举行选举,然后再对政府进行审视,可能可以推卸口罩政策和必要储备的问题的责任。

另一方面,冠病19是目前公共危机的烫手山芋,让政府反其道而行,采取与其他国家不同的行动,却可能发生令人尴尬的在“大转弯”。

如果这个问题本来是普遍被掩盖的,一般机构和媒体均不予以任何报道的问题,例如公共资金损失、当局出现不公正的手段等情况,公众是否能够借此机会更了解政府不为人知的一面?

根据《冠状病毒19(临时措施)(管制令)》第34(1) 条,公众在室外强制戴上口罩,以及限制部分聚会和行动,并且规定工作场所内实施安全措施,包括居家工作(WFH)。

当时,该法案通过前,并未进行任何公众咨询和调查。上周,卫生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部长唐振辉提出《冠病19(临时措施)》修改法案,草案已提呈紧急证书(Certificate of Urgency),要求加速审理。

然而,该草案在国会上被强行通过,足以证明,无论是实施法案和制度上都对新加坡目前的官僚制度和所谓“真正了解人民”的第四代领导层存疑。

正如口罩政策可以来个“临时大转弯”,显然政府在出现错误时,公众不能仅相信本地媒体或“专家”的消息,因为他们就如同政府的传声筒,与政府保持一致的立场。

至于口罩政策的问题,我国依然可以说相当幸运,政府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指令收回,但其他政策呢?如2030年内实现690万人口增长计划、或所谓1千万人口的增长计划。

如同80年代推出的“两个足矣”(Stop  at Two)计划,有时候,一旦出错了,会造成无可逆转的结局。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Wah lau, TNP, buay pai seh ah?

This is was originally posted as a blog post. Kirsten Han/ I…

2019最佳护照排名出炉!我国与日本蝉联冠军

2019年最强护照出炉!据亨利护照指数(Henley Passport Index),截至上半年,我国与日本共获189个免签国,并列第一。最新排名是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日本连胜18个月,而我国自2018年以来,亦一直高居第一或第二位。 亨利护照指数(Henley Passport Index)是最具公信力的护照排名指数,它纳入全球199国护照,每一季会更新一次评比结果。 根据最新季度,南韩、芬兰与德国均位居第二。南韩由原本第一下滑至第二,而芬兰则主要受惠于巴基斯坦放宽旅游限制,故由原本的第三上升至第二,目前三国都可以免签通往187个国家。 为了能吸引观光客,推动经济成长,巴基斯坦开放电子签证(ETA)予50个国家包括,芬兰、日本、马耳他、瑞士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然而,该优惠仍未对美国或英国实施。目前美国与英国位居第六,持有美国或英国护照可免签通往183个国家,是2010年来最差的记录。 而丹麦、意大利和卢森堡则并列第三,其免签国与落地签国家共达186个,而法国、西班牙和瑞典则有185个免签国,位居第四。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14年来,以165个免签国,第一次进入20强。 另一方面,今年垫底国家是阿富汗,仅持有25个免签国,敬陪末座。 护照排名显示国家改革与进步 纵观英国过去的排行榜,英国一直稳居前5名,然而,随着脱欧带来的影响,加上脱欧条件一直仍未谈妥,其强势地位陷入动荡。虽然脱欧程序仍未直接影响英国的排名,但根据最新调查显示,脱欧后将可能带来排名上的改变。…

Walkover 2017: Protest the Process, Not the Person 

Several to-be-participants of the sit-in protest at Hong Lim Park have issued…

PM on workforce "cultural change" – more answers needed

By Ismail Malek PM Lee delivered a good speech at NDR 2014.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