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亚2022年接任国际传染病学会主席

淡马亚当选国际传染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主席,于2022年接任。 新加坡民主党今日(15日)于脸书上恭喜该党主席淡马亚教授,于2022年出任国际传染病学会主席。在此期间,淡马亚将会在该学会持续担任秘书长一职。 该学会致力研究传染病学,总部位于波士顿,目前有高达逾9万名会员,共来自155个国家参与。该学会中的旗舰计划包括国际预警系统ProMED,即指新发传染病控制项目(Program for Monitoring Emerging Diseases),曾协助世界对各重大传染病包括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和冠病等传染病发出警讯。 目前是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亚太学会会长的淡马亚教授,是国立大学医学教授,同时也是国大医院传染病学部高级顾问。有着传染病学研究专业背景,引导他投入社会运动,参与新加坡艾滋病行动小组(Action…

陈振声吁抓住海外机遇 余振忠提醒数因素下少有中小企业脱颖而出

在昨日的公开演说,贸工部长陈振声鼓励国人更积极进取,抓紧新加坡以外的机遇,不要只满足于我国目前所取得的成绩。 他声称政府会加大力度,引导商团协助有意进驻其他市场的本地公司,并培育一批能在区域与全球市场站稳阵脚的新一代企业。 然而,工人党前非选区议员余振忠提醒,真正的挑战在于,面对成本高、市场小,乃至于需要和官联企业或其他政府支持大型单位竞争,这些因素导致并不是很多中小企业能脱颖而出。尽管当局鼓吹企业精神,但现实就是在新加坡发展并不容易。 不鼓励分歧意见 他分析,有别于其他经济体,在新加坡的成本、社会保障薄弱,再者若失败耻辱感更强,且不太鼓励分歧意见。 “我们鼓励创造力,但是在学校,却偏好标准答案。想搞点新意思,你就要把它关掉。” 余振忠过去曾倡议更多开放空间和“沙盒创新”,允许本地初创公司为政府试用创新解决方案。然而,当前的采购心态是尽可能聘用现成的大型竞标者,这样,若项目失败,评估团队不必接受责罚,我们已惯于规避风险。 多年来政府论调也常提如何更好地组织海外业务、领导本地公司向海外扩张等。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仍然不像韩国或日本商团那样,能成群结队出征寻找机遇。 “残酷的现实世界” 余振忠也点出,其他如新加坡一样小的西方国家,尚且有国际品牌,但我们除了少数几个官联集团外,还没有真正全球化的品牌。 更何况,瞬息万变的竞争格局中,一些官联公司实则也面对严重挫败。“是的,那里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世界。”

经济师预测 第二季经济年比将萎缩11.8巴仙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最新经济师调查报告,指经济师预测今年第二季将年比萎缩11.巴仙。与此同时,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也下调到萎缩5.8巴仙。 这比起上一次调查的0.6巴仙预测还要低。 25名受访经济师,预测今年经济增长,可能萎缩介于4.1至6巴仙,但预计明年回弹4.8巴仙。 贸工部早前已下调对今年的经济预测,预计今年经济萎缩4至7巴仙。 冠状病毒19疫情在全球仍未消退,全球经济前景仍不明朗,相信这也致使当局决定下调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  

Bangladeshi man becomes Singapore’s first imported COVID-19 case in over a month

A Bangladeshi man who reportedly came to Singapore in search of medical…

本地新增一起入境病例 为其他病况来新求医却检测出感染冠病

本地新增407起冠状病毒19 确诊病例,其中九起是社区感染病例,一例入境病例。 据卫生部文告指出,截至昨日(14日)中午12时,本地共新增407起新病例,其中397起为住在宿舍的工作准证持有者,九起社区感染病例,包括四名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一人是工作准证持有者,另有四名工作证件持有者 然而,在众多病例中,有一起为境外输入病例,也是自5月11日后,首起入境病例。该病例是一名孟加拉籍男子,于本月10日抵达我国求医,但其病情与冠状病毒无关。据入境前所提交的健康报告亦无显示他出现冠病症状。 他在抵达我国后接受检测发现结果却呈阴性。目前已接受隔离,而卫生部也正在追踪调查。 至于九起社区感染病例中四名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暂时和其他的病例无相关。 另三人则在客工宿舍工作的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他们与本茱鲁径的Cassia@Penjuru客工宿舍感染群相关,还有一名40岁本地男子在昨天确诊,之前已经被隔离。 截至目前,我国冠病累计总病例4万零604起,昨日出院人数达781人,康复人数共达2万9千589例,两人正接受家护病房治疗。

人民之声邀民众传达心声 学前教师诉生活成本压垮低收入家庭

新加坡人民之声党,透过网络邀请民众传达心声,其中一名学前教育老师维格丝(Vignes Ramachandran),就叙述低收入家庭被生活成本高,压得透不过气。 她指出,特别是年轻家庭,家中若已有小孩上学,就面对教育费等种种压力。“如果他们长期对水电费、柴米油盐、教育、交通、房贷等开销倍感焦虑和压力,他们又要如何照顾好家庭?” 他也提及年轻家庭如今成了“夹心层一代”。事实上本社去年7月就报导,华侨银行的金融健康指数调查显示,需要同时照顾年迈父母和自己孩子的夹心一代,有一半仍努力应对生活负担,他们的财务状况堪忧。 父曾轻微中风 维格丝续指,然而好些低收入家庭,赚取的薪酬在本地仍不算高。还有些家庭在仓库当包装员工作12小时,每月却仅有1400元薪资。 她阐述自身经验,自己的大学学费是父亲公积金承担;小学时期都是领免费课本,因为家里实在太穷,父亲当时还仍从轻微中风康复中。而父亲曾当过文员,月薪却只有900元。母亲则要帮忙看孩子帮补家用。 但维格丝遗憾表示,这不仅仅是她一个家庭的心酸,实则这也是本地不少家庭的苦衷,例如近期一位待产妈妈为了孩子小六PSLE考试费用,不得不驾私召车赚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