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Current Affairs

梁文辉忆儿时家庭曾受三水婆婆周济 叹现今社会同情心减少、焦虑增加

Published

on

前进党助理秘书长梁文辉在脸书贴文分享儿时回忆,忆述小时候家境清寒,但所幸得到同住一层楼的一些“三水婆婆”们的帮助,也感谢他们即使清贫也对他人保持同情心。他希望现今社会也能做到给年长者更多关怀和爱心,给普通家庭多谢帮助和鼓励。

梁文辉在贴文中介绍,自己是在1959年于竹脚医院出生,幼时曾住在牛车水丁加奴街26号店屋二楼一间小房。他的父亲(阿爸)在1949年就南来,经常用广东话讲故事给他听,也奠定自己普通话基础。

但后来家里多了五个兄弟姐妹,生活变得艰难。母亲曾对他说“没钱卖猪肉,只能买些鸡蛋做饭”;他还忆述自己曾试过找遍房子里,都只有几个一分钱硬币。

“但是,我日后才知道,如果没有与我们同住一层楼的一些“三水婆婆”们的帮助,我们的生活可能会更艰难。 ”

他说,这些“三水婆婆”一般是七十多岁,不能再做繁重的工作,所以从建筑行业退了下来。但是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去市场,在鱼贩那边给大虾剥皮,下午让鱼贩分发到饭店去。

“他们每天从早上6点至早上9点大约工作三个小时,然后赚取大约三毛钱的报酬,即平均一小时的工作只有1毛钱!”

三水婆婆借钱给母亲

但即便如此,“三水婆婆”还曾经借钱给他母亲。

“其中有一位婆婆,我们叫她“ 阿表”,在我七岁时她去世的那年之前,总共借给我家800新元。 后来我知道父母直到十年后才能把钱还给阿表的干女儿和继承人。我也从她口中,知道阿表给她留下了1000新元,所以出于同情,阿表其实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都借给了我家。”

从贫穷三水婆婆的行为,梁文辉感受到她的同情心。

然而,这种同情心、同理心在现今社会似乎正迅速消逝,然而,当年他父母的那种焦虑却在增加,“最重要的是,年轻的新加坡人似乎没有希望看到在第一代人民行动党领导下阿辉所享有的那种发展机会。 新加坡梦已经不存在了。”

“多么希望我能贡献于建立一个能给“阿爸们”多些帮助和鼓励,给“阿表们”多些关怀和爱心,给“阿辉们”多些发展机会的社会啊!”

Click to comment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