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口趋向老龄化,独居老人的问题也随之浮出台面,他们在无依无靠的情况底下,很可能成为社会最为弱势群体;近日,义工组织“Mummy Yummy”则分享独居老人在外漂泊三天的故事,呼吁民众多关心独居老人问题。

义工组织“Mummy Yummy”于周日(27日)在脸书专页分享,近日在服务期间遇到一位85岁的独居老人“惹拉爷爷”,惹拉爷爷在组屋里独自生活,并且不与其他邻居打交道,他甚少出门,义工就为他准备三餐送上门。

但组织表示,尽管他足不出户,爷爷也相当警觉,例如他因为独自生活,若发生任何意外可能无法立即获救,因此他晚上睡觉也不会把门关起。因此该组织表示,当他们发现爷爷并没有把食物拿走时,他们已经有所警惕,在连续三天后,爷爷的食物依然无任何动静,他们便立刻向警方求助。

当警方赶到住处时发现爷爷并不在屋内,便允诺会找寻失踪的爷爷。组织在报警后六个小时后,终于警察寻获爷爷,并将他安全带回住处,爷爷还亲自拨通电话报平安。组织后来向爷爷了解事情经过,才得知失踪当晚,爷爷自个出门却没有带够钱坐巴士回家,加上无法走路回家以及手机没电,因此只能在外流浪。

爷爷表示他自己并没有向其他人求助,担心会被误以为是坏人而被抓走,因此才会在外流浪三天,最后才被警方发现。

送餐形同对老人的持续关注

该组织也倡议,协助送餐给独居老人虽然在外人眼里看来是相当麻烦的工作,但这一餐不仅仅是一餐,更是对独居老人的持续关注与人文关怀,尽管意外并不是经常发生,但却在关键时刻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他们也感谢警方的办案效率以及协助把老人安全送回家。此文贴出也引来网民关注,目前已获得587赞与转载383次。

义工组织Mummy Yummy旨在向有困难的本地人发送素食食物,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将食物送到他们手中的本地义工团体。

独居老人易患上抑郁症

当然,这则故事最终还是有完美收场,但也显现独居老人的问题所在,而且随着人口老化愈快速,不难猜测独居老人的数据可能因此上升。根据杜克国大医学院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在2000至2015年间从6.6巴仙上升至8.9巴仙,预计在2030年将会有8万3000名老人是独自生活。

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更高,因此独居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他们可能是因为丧失伴侣、无子、不婚、经济条件较低等情况而开始独居生活。通常都极少与人接触,与社会脱节,甚至是患有抑郁症。

根据国大永林路医学院2012年《新加坡纵向老龄化研究》(Singapore Longitudinal Ageing Study)指出,75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五分之一患有抑郁迹象。

研究指出,老年抑郁症通常与身心健康问题有关,例如患有阿兹海默症、行动不便、与社会脱节、对生活经济的焦虑与孤独、以及无法工作,都有可能会引发情绪上的波动。

同时也有不同的研究也发现,独居与社会脱节的老人是同龄人的两倍,而杜克国大医学院的调查就曾指出,独居老人的抑郁症机率(21巴仙)比起与孩子同居的老人(12.5巴仙)更高。2017年,老人自杀人数达129高峰,其主要原因很可能与社会脱节有很大的关系。

独居老人易被忽视,容易造成悲剧

除了心理健康以外,独居老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被社会所忽视。本月1日,民防部队就接获民众通报说在勿洛北地区的组屋附近传来阵阵恶臭,民防部队赶到现场后发现一名老人一动不动躺在垃圾堆中。

现场医务人员经检查后,已无任何声明迹象,最终将其列为非自然死亡案件。据邻居解释,当他周六离开之际就已经有闻到臭味,直到回家后,臭味更是难以忍受。

据《海峡时报》报道,该起已经是近年来多起独居老人死亡案件之一,今年一月,77岁老人在淡滨泥组屋内被发现死亡;2018年12月,79岁男子在海滩路被发现组屋内渗出血,已无生命迹象;2017年12月,68岁男子在榜鹅组屋内被发现躺在床边死亡。·

类似的案件不断发生,而且可以预期的愈来愈多,独居老人的生活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社会问题,老人本就是一个弱势群体,若再缺乏对他们关注,很可能将会不断出现以上的悲剧。

You May Also Like

涉嫌抛弃新生男婴 印尼女子将被控上庭

涉嫌将新生男婴抛弃在私宅外的垃圾桶而被逮捕,29岁印尼籍女子周四(7月30日)将被控上庭。 警方发文告指出,在7月27日晚上7时47分,警方接获弃婴投报。报案人表示在大庆花园一带,一家住宅外的垃圾桶内发现一名新生男婴。 男婴身上并没有明显伤痕,且在被发现后就已经被送到竹脚妇孺医院,目前情况稳定。 据英文时评网站“慈母舰”(Mothership.sg)报导,目击者的丈夫当时听到住宅外一个垃圾桶内发出声音,起初还以为是流浪猫狗,但是很快就发现是个新生儿。目击者表示,男婴被发现时并没有哭泣,指示发出微弱的声音,被白布包裹着。 宏茂桥警署警员之后透过调阅电眼画面及展开调查后,确认了该印尼女子的身份后将她逮捕,并怀疑嫌犯就是男婴的亲生母亲。 警方目前仍在调查男婴的生父身份。警方也感谢民众提供线索以便尽早破案,并将嫌犯绳之以法。 若弃婴罪名成立,嫌犯可能面对不超过七年的监刑,或罚款,或两者兼施。

不仅惩戒 毕丹星:法律有责任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对于触法行为,许多人的反应往往是负面的。工人党秘书长、阿裕尼集选区议员毕丹星,提醒我们对于一些事件只知片面,看到别人自私行为固然令人气愤,但不应再让网络言语偏见、自大,也不应主张以暴制暴,把事情越闹越大。 在阻断措施期间,出现一些未有充分理由、拒绝戴口罩的违例事件。这些人都会接到罚单,而辱骂、对执法人员动粗,都可想而知会遭提控。 不过,毕丹星提醒,法律存在的意义,“不单只是处罚犯人,它也有责任让罪犯在受处罚后,可以重新融入社会。” 潜在心理问题 在新加坡,甚至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社会里,总有一群人身上或许有着潜在的心理问题,这也可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对明明是非法的事情,却知法犯法。 2010年,国会通过刑事程序法典法案(Criminal Procedure Code Bill),法案允许法庭可发出强制性治疗令。法庭判决的处罚,可考虑让有心理问题的被告,接受强制性的心理治疗,以代替监禁。 上述法律在2018年扩大,工人党当时也支持这个做法。 毕丹星在脸书贴文指出,在判处强制性治疗令之前,法官必须要求提呈一份强制性治疗报告,报告必须由卫生部指定的心理医生准备。 被告也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Filipino on S-Pass: We are humans who have families to support

Singapore Business Review (SBR) published an article last Mon (‘Singapore’s foreign wor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