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段时日未曾在脸书更新的总理妹妹李玮玲,今晚在脸书抛下重磅弹,再针对欧思礼路38号故居申诉其观点。

“在2015年4月13日的国会特别环节,我的哥哥李显龙说:“李光耀先生对于欧思礼38号故居的立场多年来坚定不移,与他终身价值观完全一致。我们应尊重他与妻子的意愿。”

李玮玲揶揄,打那以后,李显龙似乎试图改写爸爸对拆故居的立场,让人令人难以置信“李光耀在自己坚定不移的意愿上,摇摆不定”,现在他反倒说:

“然而,在听取内阁一致认为故居不应被拆除的意见后,李光耀最终接受政府有可能出于公共利益而保留该产业,因此愿意灵活处理和考虑拆屋以外的选项。“

李玮玲指出,妈妈柯玉芝在2010年逝世后,李显龙引导爸爸和家人相信,欧思礼故居已被政府宪报为文化遗产,或者在爸爸离世后被宪报无可避免。

2013年11月/12月,爸爸对此曾存有怀疑,与他的律师柯金梨讨论在遗嘱中提及“去宪报”(degazetting)的事项。

李玮玲指出,父亲生前就已明言,当玮玲不再需要时,就可拆除掉欧思礼38号故居。爸爸说话不拐弯抹角。但是内阁还特地成立了特别委员会来臆测爸爸的真实意图!

“如我在此前的脸书贴文所言,任何人若还不清楚爸爸希望如何处置故居,是相当愚蠢和无知的。他(李光耀)耗尽一生照看新加坡人的福祉,而他所求回报仅仅是拆掉故居,不必对民众开放,更糟的是变成一个神殿。”

李玮玲强调,爸爸对个人崇拜极为反感,迄今也鲜有重要建筑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认为如果国人要记得他的贡献,只要看看繁荣的都会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就可。

“另一个爸爸要拆除故居的私人原因是因为妈妈,妈妈愿意短暂扮演总理夫人的角色,但不希望公众闯入他们的宅院游荡,这当然是国家建设以外的次要因素。”

但李玮玲确信,塑造李光耀的个人崇拜对新加坡只有弊害。“爸爸死后我必须向前走,新加坡人也是。一味回头向往已经死去的领袖,意味着这个国家不会从现状中进步。”

“但问题是人民行动党试图在打造对李光耀的个人崇拜,我希望这会消失。这并不是因为我不孝,而是因为我希望新加坡能在李光耀以后还能继续繁荣进步。所以,我走后欧思礼故居必须拆除。”

另一方面,总理弟弟李显扬以市价从哥哥手中买下38号故居,条件是再拿出屋价市值的50巴仙捐作慈善,弟弟也做到了。

2015年4月,市区重建局和文物局明确声明“基于该产业的历史意义,如决定要拆除故居,政府不会容许将之作有违其历史意义的重新发展,如商业或密集住宅开发。”而李显扬买下物业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落实父母的遗愿。

无独有偶,弟弟李显扬也在个人脸书转载姐姐的贴文:

本社复述玮玲观点被要求撤文

本月1日,李总理新闻秘书张俪霖代表总理向本社总编许渊臣发函,指本社英语站在8月15日刊登的一篇评论,复述针对总理的不实指控。

张俪霖指上述评论涉及重复总理妹妹李玮玲,在此前作出的指控,指其已故父亲李光耀曾受到哥哥李显龙的误导,误以为欧思礼38号故居已经获政府宪报为文化遗产,故此要保留遗嘱中要求拆除故居的指示是徒劳的。

张俪霖驳斥上述指控毫无根据,也解释2017年7月,总理已在国会作出充分解释,反驳其弟妹的指控。总理重申李光耀个人遗嘱要求在他百年后拆除欧思礼38号故居。

然而,在听取内阁一致认为故居不应被拆除的意见后,李光耀最终接受政府有可能出于公共利益而保留该产业,因此愿意灵活处理和考虑拆屋以外的选项。

此外,张俪霖也反驳,李光耀自2011年起就没有在任何一份遗嘱中,将李总理列为遗嘱执行人和受托人。

她续称,上述文章的指控具诽谤行,总理选择不起诉弟妹,不代表容许他人复述和散播这些指控。

You May Also Like

NUS #11 among Asia’s most innovative universities

In its press release on 31 Augus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MOH: Case 1604 passed away due to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not COVID-19 complications

The Ministry of Health (MOH) today (10 Apr) confirmed that the 32-year-old…

How to get funding for your business

By Cristina Beltran Are you looking into starting a new business or experiencing…

Hong Kong govt offices reopen after temporary closure following rally on Sun

A day after closing down its offices in central Hong Kon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