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科学局(HSA)提醒群众,有三款药物:‘Skinny Lolita’、‘Xtreme Candy’以及一种瓶装无标签棕色胶囊,含有未经批准药用成分,呼吁民众切勿购买和服用。

该局指Skinny Lolita和Xtreme Candy,主要出现在新马网购平台,至于无标签胶囊则被发现在红山市场小贩摊贩售。

当局指出,无标签胶囊每瓶约50颗粒,还附上以中文书写传单介绍,指胶囊100巴仙纯草药,含有辣木籽、冬虫夏草和田七花等草药,并宣称可用于增强免疫力、抗癌、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

一名50岁妇人为了消除头疼,食用上述无标签胶囊长达三至四个月,结果出现“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可引起高血压、免疫力下降,体重增加,甚至“月亮脸”症状。

为妇人看诊的医生,怀疑胶囊掺有类固醇而向卫科局举报。当局则检验出胶囊内含有类固醇和其他强效药用成分如阿莫西林(一种抗生素)、氯苯那敏(一种抗组胺药)、双氯芬酸(一种止痛药)和西地那非(一种勃起功能障碍药)。

至于 ‘Skinny Lolita’ 则宣称为纯天然草本减肥药,但当局检验后发现含有“西布曲明”(sibutramine),可引起心脏病发和中风风险增加,所以自2010年以来,就已被我国禁用。

“Xtreme Candy”,据了解网络上有“极限精力糖”、“汉马蓝塘”、“阿瓦达蓝色力量人参咖啡糖”等等。卫科局指出,静检验发现该糖含有类似“他达拉非”(tadalafil)的化学合成物,具有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强效处方药物成分。

然而,他达拉非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不良副作用,例如中风、心脏病发作、低血压和阴茎异常勃起(疼痛和极长的勃起)。

卫科局也呼吁如有民众怀疑自己曾消费或服用过上述无标签胶囊,宜立即向医生求助,由于胶囊含有强效类固醇,未有适当医疗监督下停用类固醇可能导致症状如疲劳、精神错乱和低血压等。

卫科局也呼吁群众切勿在网购平台或街边小贩购买不知名或来源不明的药物。

同时,也警告贩售含有未申报强效药用成分的掺假产品是违法的,违法者一旦被定罪,可面对被监禁至少3年或被处以最高10万新元的罚款。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ESG: Business continuity guide underway to prepare firms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amid viral outbreak

On Wednesday (29 Jan), Enterprise Singapore (ESG), the government agency advocating enterprise…

Confidential staff details of Singapore’s agencies, MOH, MOE and more leaked online for sale

On Tuesday (19 March), Russian cyber-security company Group-IB divulged its discovery of…

陆交局办“回收违规个人代步工具换奖励”活动

个人代步工具意外频传,包括充电时引发大火,乃至近期发生的严重碰撞事故。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在脸书专页分享,称自7月31日起至8月31日,当局自MyTransport.SG应用程序上,取获多达270个有关个人代步工具或电动踏板车的投诉。 陆交局指出,透过民众的反馈,当局验证了更多适合安装闭路电视和雷达的热点,而上周末当局就在其中一个部署点,即巴西立11街(Pasir Ris Street 11)检测到9起违规事件。 当局也感谢民众的合作,让当局能够为了维护民众的安全,取缔“危险骑士”。 帖文上所展示的把照片包括有使用个人代步工具的骑士行驶在行人天桥上,最后在天桥另一端被逮捕;超重的47.84公斤个人代步工具、电动脚踏车骑士在上行人天桥之前被拦下等。 网民:减少依赖车辆,却缺乏妥善规划 网民非常欢迎陆交局的取缔行动,并询问当局如何看待遭电动滑板车撞倒六旬妇女事件,是否有为对方提供协助等。 网民反映在2010年还未有个人代步工具时,基本上都不会有类似的意外事件。“但是陆交局为了减少交通工具的依赖,引进个人代步工具,却缺乏了妥当的危机处理程序和计划。” 网民也提醒当局应该为代步工具使用者设定年龄限制,以便使用者能够更成熟且为他人着想。 也有网民认为,与其设定年龄限制,倒不如设置时速。“在主要的个人代步工具上安装警铃,当使用者超速了就会响,时速越快,响声越大。”…

Performance-related pay doesn’t encourage performa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research shows opposite effect of performance-based p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