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其自杀年龄已逐渐下降。根据新加坡援人协会(Samaritans of Singapore, 简称SOS)近日统计,去年共94青少年选择走上自杀的路,每10个青少年外部原因死亡案件中,有6起是自杀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少年(10-19岁)的自杀率是自1991年以来创新高,约19起自杀身亡案件,比起2017年七宗,增长170巴仙。

援人协会亦表示,那些在向该协会写信并透露年龄的求助者中,有78巴仙 以上为青少年。截止至今年3月,SOS也观察到,青少年求助者增加超过56巴仙。

SOS:男性难以开口求助,最终走向不归路

对此,援人协会高级助理署长Wong Lai Chun表示,“现今的青少年更容易警觉到孤独与无助,尽管他们比起其他年龄层更愿意表达求助意愿,但却自杀数字的攀升仍感到非常不安,意味着有许多青少年仍然感觉不到被支持,而最终选择自杀结束痛苦。”

然而,援人协会表示于2018年每10个自杀个案,至少有7起是来自男性。对此,该协会认为社会普遍将男性定义为坚强,需独自承担所有生活挑战的角色,也因此妨碍了少年向外寻求协助的机会。

“我们处在一个将男子气概(masculine qualities)视为重要成功因素的社会,因此,对于显示软弱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Wong Lai Chun解释。她续指,男性一向被定型为坚强、经济稳定的角色,一旦展现一丝丝软弱将被视为是失败的象征,而社会将他们推向持续追求物质需求朔造成功形象,使他们与至亲之人的关系疏远,也减弱了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

因此,援人协会也借此呼吁社会鼓励适时展现自己的不完美,并且对任何性别展现支持与包容,减少批评。

韩日青少年自杀缘由:均与学校问题居多

我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不跌反升的迹象引起关注,尽管其青少年自杀率并非如日本或韩国著名,但仍可借镜与他们,探讨青少年自杀原因。

《中时电子报》报导,日本的青少年自杀率一直都是世界著名,近日日本政府表示虽然日本自杀人数已减少,但19歳以下的自杀者人数仍然不减,经统计后发现, 10至19歳的自杀者当中可从遗书中确认自杀原因和动机的共有568人,其中以学校问题有关的自杀者共占188人,其次为健康问题与家庭问题。 根据学校问题,又以升学问题、就业烦恼、以及与同学不合为主要因素。

《雅虎新闻》报道,韩国亦面临相同的问题,根据最新调查,超过三成的韩国青少年因为学业压力曾经考虑自杀过,报告凸显出韩国学生学习压力沉重的严重问题,这与韩国竞争激烈的大学联考有关。 根据《南华早报》报导,韩国学生从13岁开始为大学联考“修能”做准备,每天学习时间平均达到16个小时,他们希望进入韩国著名大学。

高度竞争造成孩子巨大的压力

承上所诉,韩国、日本青少年主要自杀原因均与学业有所相关,而在学校激烈竞争力造成适应不良的学生出现过多的压力,在求助无门之下及过多的期待,而选择走上不归路。

回到我国的教育现场,一直以来都以教育质量闻名,根据《BBC中文网》曾报道,新加坡教育素质全球屈指可数,新加坡的学校高度竞争,学生们要面临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 学习讲究的是严格的纪律。

同时,高竞争的环境也来源于我国“怕输”精神,在新加坡,没有人愿意落后于人,小孩子读书成了一场耐力竞赛,一位退休教师就表示,每个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别人,成绩比别人差, 而孩子在学习年龄中不断处于高度竞争,因此而产生巨大的压力。 一味的追求成绩和不能落后于别人的心理,也造成越来越多的新加坡年轻人受到焦虑和压力所苦,或将他们引向死亡。

自杀者往往都是活在极痛苦的状况,备受煎熬,对未来看不到出路,甚至是失去希望到绝望,致使他们对生存的压力大于死亡的恐惧才会走向这条不归路。 因此,我们除了将问题归因于自杀者以外,也应如同援人协会所呼吁,社会应适时拥抱与支持正经历低潮的人,减少偏见,多些聆听。

如自身或发现身边有陷入情绪困境,或自杀倾向的亲友民众,可直接拨打新加坡援人协会(SOS)24小时热线:1800-221-4444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送坐轮椅老人到目的地 外籍工友善举赢掌声

阿叔满载着东西,推着轮椅缓缓而行,看到这一幕一位外籍工友毅然放下手头工作,推着老人家到诺维娜广场Velocity。见到这一幕的网友备受感动,在天桥下拍下照片,将温馨分享到网上。 署名Nicola Peck的网友于周二(11月5日),在脸书上分享了这一幕。 他指出,当时在人行天桥上,看到诺维娜教堂附近,汤申路靠近法院巷工地的一名外籍工人,突然刚下工作走出工地。原来他是在看到一名经常在诺维娜广场,坐在轮椅上进行乞讨的老伯经过现场时,毅然趋前主动帮忙推着轮椅,将老人家送到目的地去。 这一幕令网友感动非常,他在帖文写道“你是否知道,有多少拥有更好的教育背景,且来自更好社会经济环境的人士会做这些?这些人值得我们的支持。” “他们应该享有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及更高的酬薪。最重要的,他们值得我们尊重。” 网民们纷纷认同其说法,并展现的是人性。 他们也指出,这不仅限于外国员工,但是有些从事低收入工作者,都反而拥有更宽广的胸怀。

何晶转载文章“为何总理薪资那么高” 为夫君高薪说理

还记得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在去年引起网民怒火的“部长高薪论”吗?吴作栋当时捍卫“高薪养廉”,也批评要部长减薪的建议乃民粹主义做法,引起网民热议。 时隔一年,总理夫人何晶,在个人脸书分享一则文章,题为《为何新加坡总理的薪资那么高?》,并且发表个人观点,似乎也有意为夫君的高薪说理。 她开头先言“对于谁值得拥有什么”没有意见,但对于他所分享的文章表达看法,指出在新加坡“裸薪”政策下最大的区别是,为官期间除了薪资外不会再享有任何其他额外待遇,即便离职后也不会有任何退休金和其他福利。 她续指,即使不是全部,大部分其他国家的领导在位时,都能享有许多待遇,例如可以有管家、理发师、乘坐免费航班,甚至家庭假期;而如美国等国的领袖,即便退位后都还享有其他待遇。 她在贴文中说道:“不论是对公共服务,还是在协助贫穷、弱势群体的社会服务领域,我们都需要的确有热诚、肯付出之人,且拥有相符的能力和知识,且拥有智慧和理解长远影响和可持续性的体制。” “不应占便宜”给不足薪资 她需称,如果这些能人都拥有这些卓越的素质,更不应该“占他们便宜”给他们过低的薪资,或者强要他们戴上圣人的高帽”。 然而,当她提及在其他国家,从政者即便退休后都有额外待遇,但不禁令我们想起,包括前总理公署部长林文兴2011年在离开政坛后,隔年就加入淡马锡基金;前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也受聘为淡马锡旗下子公司星桥腾飞董事长,尚有其他例子,不胜枚举。 至于有关探讨为何总理李显龙薪资为何全球居首的文章,作者声称“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仅是透过研究分析,摆事实讲道理,来厘清网络上对总理薪资的各种流言。 文章内容不外乎对比包括中、美、英和邻国马来西亚领导人的薪资,并提出尽管总理的年薪(220万新元),几乎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的两倍(约86万6千新元),但文章也指出,许多私人企业的总裁,例如星展银行总裁高博德(Piyush Gupta)的薪资,在2018年入账约1千190万新元。 文章又继续阐述,试图透过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自独立以来节节上升,以该表现来合理化本地领导人的高薪。文内举例,美国在2017年的人均GDP达到8万0662元,而新加坡是7万8161元,顺序排在后面的是香港、英国、马来西亚和中国。…

Good turnout at Gilbert Goh’s book launch

70 people turned up to support author of unemployment book at Bishan library.

It is up to PAP to decide if S’pore is ready to have non-Chinese PM, not the people: WP’s Yee Jenn Jong

It will be up to Singaporeans to decide on whether the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