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Current Affairs

港爆发最大规模示威,百万民众抗”送中“

Published

on

香港近日来因修订《逃犯条例》,引来大批香港民众的反弹。香港民间人权阵线昨日(9日)发起游行抗议活动,要求香港政府撤销修订“逃犯条例“。截至昨日晚上9点,已有逾100万人参与游行,同时获得海外多个城市的声援。

此次示威活动亦是自1997年主权移交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游行活动。

游行原定下午3点从维多利亚公园起步,前往香港立法会,但由于人数太多导致香港交通瘫痪。据悉,游行期间多个港铁站已实施管制,部分民众甚至被困在同一个地点超过一个小时。直至下午4点,由召集人岑子杰带领的游行队伍抵达政府总部,准备包围立法会。

据港媒报道,大批示威者身穿白衣撑着黄色雨伞,举起标语如“反送中“、”林郑下台“,并高喊”反送中“口号,要求政府撤回恶法。游行人士聚集了不同的人包括父母携带小孩一同参加、老年人、青年等各个阶层人士。不少香港艺人与公众人物也响应游行活动如黄耀明、何韵诗、王宗尧、苏玉华及前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

约晚上8点时,警方与示威者一度在金钟夏悫道爆发冲突,拉扯间险酿人踩人的意外。5-6名示威者一度冲破警方设好的路障,而警方向示威者喷胡椒喷雾试图阻止示威者前进。

在接近游行的尾声,部分示威者更是堵截立法会,要求与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对话。期间,警民对峙已久,双方均有人受伤,血流披脸。警察公共关系科高级警司江永祥更斥责示威者漠视法纪,称已属非法集会,呼吁在场人士立即离开。

香港警方表示,游行期间最高峰时约24万人参与活动,目前合共拘捕了7人,分別涉及普通袭击、刑事毁坏、袭警等罪名。

修法后程序过于简单,恐受中国制约

而此次修订条例是由2018年一起发生于台湾的香港命案所引起,碍于台湾与香港间并无司法互助安排,无法将嫌犯移交台湾受审,故香港保安局期望能修例。

截至今日,香港的罪犯移交条例仍援用1997年回归之前的安排,与20个国家签订长期的引渡条例协议,其中并不包括中国、澳门及台湾。其他地区若提出移交嫌犯申请,需逐个个案经立法会审批。而修订条例后,全球便可向香港提出移交申请,只要疑犯在移交地犯下其中37项罪行,特首便可授权后,将单次移交疑犯。

对于修例为何引起大批港民的反弹,其主要原因为,港民忧心修例后将会引发不公平审讯,尤其在中国司法并未独立的情况下,香港疑犯很可能会被移交到中国接受审讯,并且打开从香港引渡疑犯的缺口,影响香港的新闻自由与营商环境。另外,港民认为缺乏立法会审批的移交过程,程序过于简单,中国可以轻易要求香港将疑犯移交到中国受审。

草案引起强烈反弹,港府却无意撤回草案

虽说香港政府一再承诺对于引渡申请会“严格把关“,尤其针对”政治犯“,须有中央机关提出请求,而行政与司法会独立执行,并不干涉,但港民却忧虑,中国会以其他罪名要求移交政治犯,如早前曾被扣押的香港书商林荣基被控违法经营书籍售卖罪,若《逃犯条例》修订获通过,中国政府可以理直气壮要求把他引渡到当地受审;另外,中国大陆政府曾以醉驾之名控告另一名香港书商桂民海;又以避税之名控告中国异见人士艾未未,直言中国政府会以刑事罪名起诉政治犯。

虽然草案引起大批港民的反弹,但香港政府官员却无意收回草案。根据BBC报道,香港政府一再强调草案只包括严重罪案,不会影响集会、新闻、言论自由,亦不会削弱营商环境,能够保障人权,并确保司法独立。香港保公益撑修例大联盟称,收到约71万市民网上联署,支持修例。香港中环码头附近亦有约20艘渔船在维港巡游,支持政府修例。

草案将在星期三(12日)在立法会大会恢复二读,立法机关在建制派议席占优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任何建制派议员选择弃权或反对,难以阻挡草案获得通过。

多个专业群体与民间团体联署发声抗议

这次的示威行动也被视为香港走出“社运低潮“的阶段,许多民众以维护香港民主与独立的名义下,上街抗议,可见香港的民主发展逐渐进步。

多个专业群体与民间团体自发地联署、集会等抗议活动,其中反对声浪最大的香港法律界,认为不应急于立法,甚至连甚少发声的宗教团体也对此抗议。

根据BBC的街头采访,任职科技行业的香港市民陈先生说,香港的政治环境在“占中“后让人感到绝望,香港人好像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看着这个城市不再像以前那样讲道理、讲法治,自己担心香港最终会变成中国另一个普通城市。

“立法会可以随意禁止议员参选,我们选不到心仪的代议士,一些示威者不是坐牢就是到外国寻求庇护,香港以前不是这这样的,”从事建筑业的陈先生带着3岁的女孩说,“现在剩下的就只有走上街头,虽然占中都没有成果,但如果不花几个小时出来,我实在过不了自己那关,我至少要为女儿她们那一代做一点事,对吧?“

截至活动结束后,部分示威者堵截立法会(图源:香港01报)

(图源:香港01报)

Click to comment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