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受重金属污染 食品局指进口贝类海鲜没超标

马来西亚专家指马六甲海峡受重金属污染,促请人们不要食用贝类海鲜,以免受到影响染病。我国食品局则表示,马国贝类海鲜供应只占了市场约四成,因此人们无需惊慌,仍可享用适量的贝类海鲜。

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UMT)海洋科学及环境系海洋生物科的高级讲师王明全(译音)副教授指出,一支由25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在3月13日至22日的研究活动期间,发现马六甲海峡出现了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

这些金属包括了有砷、镉、铅和汞(水银)。

他说,调查结果显示,柔佛州、巴生港和槟城附近海域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较高。

他说,这种情况间接导致食物来源被污染,因为贝类的性质是呆在一个地方,不会因为觅食而移动的。“显然的,如果海水受到重金属污染,它将直接影响到食物链上。”

促当局对付污染海域人士

该研究团队分两条航线(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收集了超过45个区域的样本。

他指出,与南海相比,马六甲海峡的污染程度更高,因为它浅而窄,且港口和河口的长期工业活动也是因素之一。

“而河口水域的河流较弱,使重金属容易下沉并积聚在河床上。”

专家也促请当局采取行动,对付污染海域人士,避免金金河事件重演。

马国贝类占四成

针对有关的发现,食品局于周二(4月9日)回应《亚洲新闻台》询问时表示,从马来西亚进口的贝类样品和测试,符合我国对食品安全中重金属的标准。

该机构表示,2018年,我国从马来西亚进口了大约40巴仙的贝类食材,包括活的、冷藏的、冷冻的贝类和软体海鲜。

其余的贝类海鲜,我国则是取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该局表示贝类海鲜较容易累积环境污染物,导致其重金属含量比一般海鲜来得高,因此促请人们在食用方面需要注意,适量就好。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