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研究学者施仁乔教授(Cherian George)担忧,防止假消息法产生的寒蝉效应远甚于现有的诽谤法。只要政府认为“公众对政府信心遭削弱”,或者有散播群体间敌意和仇恨的威胁,该法赋予更广泛的权力来抑制批评声音。

任何部长都长或政府部门,都可以委任一个“主管当局”(Competent Authority)来执法。施仁乔形容,这种权限是很罕见的,因为一般仅让特定部长有法律权限。

再者,也没有安排监督机构,来监管如何裁定消息真伪。

目前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研究中心的施仁乔,2014年也曾担任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

在获悉防止假消息法出炉后,他对于法案草案中的内容产生忧虑,在日前撰文对该法案分析评述。

他指出,比较可行的媒体管制,监管机构理应尽量避免政治干预,但是新法案却强制执法当局需服从指示,却没有任何独立的监管机制:

12 – (5) Once a Stop Communication Direction has been issued,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must publish a notice of that fact in the Gazette as soon as possible.

部长有权发出更正/删文指示

防止假消息法允许部长对媒体机构/网站或个人发出更正指示,基本上足以下命令把所谓“虚假”的内容完全删掉。

甚至,部长还可以发出“终止通讯”指示,阻止相关个体或单位继续传播有关消息。发出这样的指令,甚至媒体人都没有机会去求证和更正消息。

虽然,律政部长和政府一再向公众保障,防止假消息法不会被滥用,但是施仁乔警告,除非法案中有白纸黑字明文规定,否则历史一再证明“人非圣贤”,最好不要“很傻很天真”地以为,不会有一些耍流氓的政客会试图滥用此法。

与此同时,法案给与部长相当大的自由度,来决定更正或删除消息的期限。再者,法案允许政府要求涉事者道歉/发更正启事,这有点类似诽谤法,但施仁乔提到不同之处在于,诽谤法需经过法庭程序,但是防假消息法完全是行政命令。

11 – (1) A Correction Direction is one issued to a person who communicated the subject statement in Singapore, requiring the person to communicate in Singapore in the specified form and s manner, to a specified person or description of persons (if any), and by the specified time, a notice (called in this Part a correction notice) that contains one or both of the following:

(a) a statement, in such terms as may be specified, that the subject statement is false, or that the specified material io contains a false statement of fact;

(6) a specified statement of fact, or a reference to a specified location where the specified statement of fact may be found, or both.

13 – (6) A person issued a Part 3 Direc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sts of complying with the Direction.

施仁乔也提到,法案虽然允许涉事者上诉到高庭,但首先还是得先过部长这一关,只有部长拒绝涉事者的上诉申请,才能转到高庭上诉。然而,法案又没有明文规定,部长处理上诉的期限。

这意味着,只要部长喜欢,他可以无限期地展延决定,这又如何让涉事者上诉到高庭呢?

令他忧心的是,即使带到高庭审理,法案也没有赋权法庭,去审核部长是否给予公共利益行事,在该法框架下,只能判断涉事者的陈述是否属实:

判断消息真伪?部长决定

至于反假消息法的关键—如何定义假消息也相当模糊:

(2) In this Act-

(b) a statement is false if it is false or misleading, whether wholly or in part, and whether on its own or in the context in which it appears.

翻译下,意思就是某个陈述,不管是全文或某个部分可视为为虚假,只要它是:虚假、误导的。

有关法案没有明确规定审核假消息的指南或准则,全凭部长决定。任何部长可能借用此法,以公共利益名义保护自己的部门机构免受“公信力被削弱”。期间甚至不需咨询任何监管机构和委员会。

“基本上,防止假消息法形同赋予政治人物管制言论的能力,完全掌控国家权力。”

忧权力过大恐失控

施仁乔不否认需要有适当机制防范假消息散播,但是把防假消息法这种前所未有的权力交到政治人物手上,恐怕很快失控。

如今,施仁乔希望在来临的国会二读,议员能提出实质的补救措施,避免赋予少数政客过大权力监管言论。

他不认为我国的政治人物就会优于国外,可以更冷静、公允地看待批评,因为过去也有前科,新加坡的部长们对于记者或批评者这作出过激的反应。

要看法令有没有可能被滥用,施仁乔就举例《政治献金法》下,虽然旨在避免金钱影响选举,但与此同时,也阻止独立新闻网站如《网络公民》筹募运营资金。

另一例子是《防止骚扰法》,原本旨在对付网络霸凌问题,国防部却曾企图援引《防止骚扰法》,来对付指控国防部侵权的陈崇铭医生和采访者《网络公民》。

施仁乔认为,防止假消息法草案远非完善可言,也有被不道德政客滥用的风险。

唐振辉亲自反驳施仁乔

对于施仁乔的评述,律政高级政务部长唐振辉很快就发文回应,指出前者对草案存在误解。他强调法案仅针对“危害公共利益的假消息”,不会针对任何批评、意见和评论。

“即便是假消息,首要补救措施是纠正,让读者可以分辨两者自行判断。”

对于施仁乔提及法案可能诱使政客借用该法规避责任,唐振辉指出,如果有关部长做出判断,假设有人上诉到高庭,部长是必须向高庭负责的。

施仁乔认为,监管机构应尽量避免政治干预,但唐振辉则反驳,民选政治职务者必须面对问责,那么究竟施仁乔要由民选职务者问责,还是要由免于政治责任的监管机构来监督媒体。

施仁乔质疑法案下部长缺乏司法监督,对此唐振辉辩解,法案仍允许涉事者向法庭上诉。

唐振辉重申,法案针对事实的虚假陈述,例如断章取义、或者照片移花接木,此前也曾发生私人医院违规被调查报导,被配以政府医院的照片,在社媒被广传,政府不得不作出澄清。

他反问施仁乔是否能容忍这种蓄意行为,政府该不该要求有关网站作出纠正?这么做又如何产生“寒蝉效应”?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Construction of Jurong East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to start mid of-2021

The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LTA) announced on Thursday (4 February) that the…

MP Hri Kumar’s response to Siew Kum Hong

The following article first appeared in Siew Kum Kong’s blog. Siew Kum…

去年开始加强维修工作 武吉班让轻轨可靠性提升

武吉班让轻轨系统(BPLRT)在经过不断加强的维修工作后,线路的可靠性比过去四年提升了一倍。 据陆路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至今年9月,这已有20年历史的轻轨线路平均每行驶了6万4000公里,才有一宗超过5分钟延误,比去年的4万3000公里好。 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昨日(12月3日)巡视武吉班让轻轨站时指出,这些都是铁路运营商SMRT所加强维修工作的成果。 他表示,这也比他在2015年首次接管该部门时,平均每行驶3万3000公里出现一次超过5分钟延误的情况来的好。 “还不过,但可以做得更好。” 然而相比之下,由SBS Transit经营的新加坡另一条轻轨系统,盛港榜鹅轻轨系统表现更为“优秀”,平均每行驶了34万公里才出现一次延误。 武吉班让轻轨系统自1999年开放服务后,就一直遭受许多挑战。在2018年1月时,轨道旁一设备被火车撞损后,导致了长达五小时的服务中断。 许文远的致辞时指出,当他还是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时,需要捍卫这个系统的可靠度记录,当时我已经尽力了,但是议员们都不太信服。 他在2017年,也曾经将乘坐轻轨比喻为“过山车”。 “当我在四年前担任了交通部长时,就决心要果断地解决武吉班让轻轨系统问题。我决定全面翻新轻轨铁路。” 双管齐下加强维修…

China confirms SARS-like virus spread from human to human following the fourth death

China health commission’s expert on Monday (20 Jan) said that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