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位于裕华园的活龟鳖博物馆找到新家,即将搬迁至义顺原生园(ORTO),预计能赶在明年一月开张。

位于义顺原生园的新馆址,空间比原址略大10巴仙,建造工作已如火如荼展开,整个工程耗资约60万元,龟鳖舍大致上已完成,正搭建围栏、安装闭路电视以及景观设计等。

因裕廊湖区发展计划,活龟鳖博物馆的租约原本在今年三月底到期后,将无法续约。过去几年陈可倪都一直在寻找新馆址。

由于一直未寻获合适搬迁地点,博物馆馆长陈可倪曾通过脸书向李总理求助,较后也获得国家公园局特别通融,让她有更多时间搬迁到新地点。

她把选址范围缩减至双溪登雅和原生园两个地方。双溪登雅因租金和其他问题而告吹,最终他在四个月前选择在原生园落脚,并认为该园更像是亲子互动的好去处。新址也将增设较大的围栏,让动物们有较宽阔的活动空间。

不过,目前陈可倪仍面对一些挑战,她告诉《海峡时报》,一些承包商已同意让他分期付款,但是她还需承担20万元的建筑费用。目前,她已筹获三万元,并感谢各界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在活龟鳖博物馆的官方脸书上,则透露新馆开张后基于运营费用等因素,门票将调涨一倍,从原本的五元调整至10元,外国旅客收费为14元,以及孩童和乐龄人士收费为六元。

与此同时,活龟鳖博物馆也呼吁各界善心人士捐款,有意者可把善款捐至PayNow 账户83337462。


2001年,陈可倪和已故父亲陈祥国创办了活龟鳖博物馆,养殖了超过500只龟鳖,希望能让孩子和民众认识不同种类的龟鳖。

该博物馆曾在2005年列入健力士世界纪录,成为全球收藏最多活龟鳖的保持者。

许多网民得知活龟鳖博物馆找到新落脚地点,都感到欣慰:


You May Also Like

为吃椰浆饭豪车司机挡路不让,呛声:“等我吃饱先”

日前,有网民在社交媒体诉苦,指一辆马赛地豪华德士司机,将车子停在知名忠邦椰浆饭店,但挡住其他使用者去路。 网友要司机移车,但任由他怎么斥责,都无法阻挡豪华德士司机吃椰浆饭的决心! 网友把这则令人哭笑不得的遭遇,分享到SG Road Vigilante。拍摄网友表示,当时他正在赶时间,却被马赛地挡路,无法前进,于是下车告知司机,但司机只淡淡回应,“哦,等我吃饱先”。 网友当时也不甘示弱直接向司机呛声,表明豪华德士已违规停车,但该名司机回呛,“这里的人全部都这样违规停车,全部人都中。” 最后,网友只能在路上干等30分钟后,司机吃饱再离开。 视频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的讨论,部分网友认为应该让违规停车人士重罚,报警处理,而有些网友则认为,得饶人处且饶人,可能司机真的太忙了,只能在这时获得短暂休息,不应拍摄引起舆论。 有当地居民反映,违规停车现象一直都有,但为了不伤和气,才没有向当局投报,但也希望能将问题改善。 此外,由于部分车子会早晚占据位置,导致许多消费者只能不断绕圈等停车位,而且一到高峰时期,就会出现车龙,非常不便。

新措施买屋可留两万公积金存款 惟房价攀升仍是民众隐忧

《联合早报》报导,建屋发展局公布新措施,从今开始,国人申请房屋贷款购屋时,可灵活选择是否保留最多两万元公积金普通户头(OA)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目前,尚未领取新家钥匙的屋主,或今天起提交转售组屋申请的买家,都可选择是否保留最多两万元的公积金存款。 此前,国人需动用所有公积金普通户头存款付款,剩余款项才能向建屋局贷款。 《亚洲新闻台》采访国立大学房地产系副教授程天富,后者欢迎上述具弹性的政策,让申请者对自己的房贷有多些选择,再者把部分储蓄留在公积金中也能累积利息。 当前,公积金利率为3.5巴仙,而建屋局的房贷利率仍抱持2.6巴仙。不过,程天富认为,买家若选择更大的贷款,意味着他每月的债务负担也更高,知识其中的风险相对较小,因为组屋按揭贷款的优惠利率比起商业银行波动的利率相比,相对稳定。 新加坡橙易产业研究与咨询主任Christine Sun则指出,如果购买私人产业,很多人都选择贷款,而不用光公积金的存款。但至少现在组屋买家也可作选择,特别是积蓄能够作为应对财务困难的缓冲。这也表示国人需要作更长远的打算,包括在贷款时,需要考量未来是否有足够积蓄退休。 新政策能提供买屋的民众较弹性房贷选择,虽然乐见能保留储蓄在户头里应对不时之需,不过大部分民众并未因此感到特别雀跃。 房价飙升过快 有网民则点出房价攀升比公积金利息更为迅猛,更合理房价才是国民需要的。 网民Tech 提出,以前买房都只是以公积金扣房价首期,可是后来经济不景,建屋局却改成一次把户头的钱全部扣光,结果那些刚结婚买屋的家庭,丈夫户头不够扣,妻子要带孩子几年没法工作,就急需现今。…

Face to face with Seelan Palay (Part Two)

In Part 2 of an hour-long interview with Seelan Palay, TOC asks…

The Geopolitics of Asian Cyberspace

  This article is taken from FEER. By Ronald Deibert What happ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