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作家荆云在昨日(28日)因脑出血送往医院,途中陷入昏迷,下午于邱德拔医院与世长辞,终年39岁。

荆云的本名叫张淑华,生前是辅仁中学(Woodlands Secondary School)中文教师。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考取中文学士;也是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硕士。

荆云以散文创作为主,曾出版散文集《云说》和《1937》,并在《联合早报》副刊经营《凝思岛》专栏,也经常将自己散文作品投稿至《文艺城》。

荆云刚在27日,在个人部落格《两只脚走的猫》发布题为《圈圈》的文章。文内提到”一圈一圈围绕中心的目标走着,或者朝着某个目的地缓缓迈进,一边走一边自在自得地享受整个过程。“

”只要内心的目标依然是明确的,多花一点时间来走终于还是会抵达的,而到达时能体会到的喜悦和满足,应该是不会打折扣的。“

文章中能感受到她对生活抱持积极态度,也珍惜每刻当下。未料世事无常,在文章发布隔日就离开人世,不禁令人唏嘘。

集体众读也是荆云生前管理的脸书专页。

根据《联合早报》报导,张淑华的父亲张万兴指出,荆云在2010年四肢无力的情况加剧,她到陈笃生医院求诊,证实她患上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血管容易爆裂,引发脑部大量积血。

张万兴说,医生认为她不适合动手术,所以过去七八年,她每天都生活在风险中,但这丝毫不影响她的心情,她每天还是非常积极乐观,继续从事她最喜欢的写作和教书工作。

荆云的父亲补充,张淑华今年7月3日在学校的办公室突然感觉头晕,同事送她到附近诊所求医,但她却在诊所的厕所晕倒。她事后被紧急送往邱德拔医院,动手术抽出脑部积血,过后还住院一个月。

休养期间,张淑华一直心系写作和教育事业,她更在今年九月亲自朗诵自己的散文作品“尝一口美味的文字”,并把朗诵录制成音频,在《联合早报》主办的“早报送暖”活动上与视障人士分享,让他们通过录音认识新马文学作品。


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林得楠也在脸书发文哀悼:

荆云的其中一名读者Z’ming Cik得知荆云逝世的消息,也感到哀伤:

”我发现这阵子我错过了荆云的许多文章。即使面对健康问题,荆云还是能维持积极心态,我不知道这些年来她是怎么做到的。也许诚如她所言,人生旅途必会来到终点,不需沉浸在恐惧中。“

”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欣喜的理由。或许她就像只她迷恋的猫,在自己的角落找到快乐,即便在痛苦中也不强求他人注意。“

”当全世界分秒必争忙得没时间和你打招呼,她可以为天上飘过的一朵云感到雀跃而微笑。没及时把她充满爱的文学分享出去,我亏欠太多,希望在他日能透过其他方式分享给更多人。“

You May Also Like

Johor state government forms new coalition to takeover from recently-collapsed Pakatan Harapan

Following several days of political uncertainty in Malaysia over the collapse of…

The S$100 billion budget announced by PM Lee, is for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not mitigating it

In his National Day Rally speech this year,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中国男子解除隔离十日后发病 妻孩三人皆无症状感染

中国山东一名男子在解除隔离后10天发病,妻孩三人皆无症状感染。 据中国央视报道,该名患者来自山东日照42岁刘先生,是日照市第10例的女婿,曾与确诊病例接触,而随后其妻子、女儿和儿子均被隔离。 四人在隔离观察期间均无显示异常,因此于期满后全部解除隔离,但在期满解除隔离10日后,刘先生因咳嗽、发热到医院就诊,随即隔离治疗,于2月15日检测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妻子、女儿与儿子也接受检测,均呈阳性,为无症状感染。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已对四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逐一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新浪网》报道,不少网友因此提出疑问,该名患者是因为隔离结束还有接触任何其他病例还是因为潜伏期较长。但针对上述问题,北青报记者从日照卫健委了解到,刘先生确诊后曾自述称,结束隔离后其和家人也没有出过门,没有再接触其他确诊或疑似患者。 日照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但具体的行动轨迹也不能完全采信患者自述,我们正在针对这个病例进行外围调查,范围比较大,应该很快会有结果。”

郑国明:当局仍使用传统手段 对抗如游击队般的新冠疫情

作者为人民之声党影子内阁成员郑国明(Cheang Kok Ming): 在处理流行病方面,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来对付经常如游击队(guerrillas)一般捉摸不定的病毒,例如新冠病毒,是一种很传统、常规的做法。 显然,此次犹如“游击队”一般的新冠病毒已无声无息间踏上我们的“领土”,然而工作小组仍在忙于讨论应对不同情况的防御措施。 随着卫生部宣布我国进入橙色警戒(DORSCON),我们引来了《海峡时报》的重磅信息,“让我们为此尽一份力”,而非以往的“若身体安康,请勿戴上口罩”。 这似乎不如以往卫生局所呼吁,“不必在健康状态良好之下戴口罩”。此一消息是否显示,工作小组正在悄悄改变防御方针,将其改变为勤洗手、监测体温,以及不碰触自己的脸颊。 然而,工作委员会将警戒升级至橙色,亦充分表明,迄今为止所采取的常规策略,在对抗我们所看不见的“游击队”时显然失策。 将爆发警戒级别提升至橙色意味着,“疫情已对公共卫生从中度转移至高度影响。” “这已出现本地传染的病例,亦有可能在全国进行广泛性的传播,但局势仍然在控制范围内。” 总理李显龙表示,“过去几天,我们已发现一些无法追踪其感染源的相关病例。这令人忧心,因为说明病毒可能已开始在我们的社群中传播。” 他补充说道,“这也是为什么警戒级别从黄色升级至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