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必须“由下而上” 基层工作繁琐,但肯定有效

谈及现今政治组织在推动改革和抵御强人领导影响力的角色,历史学者覃炳鑫博士认为,除了工具变了,现在的政治组织经历多个世纪,差异不大– 召集群众、商讨重要议题,并招揽更多人参与改革。 “基本上,政治组织工作是后勤式的–写信、影响您的同侪、发展壮大运动和说服人民。这当中有很多工作,需要很多耐心,但都是政治的基本功。” 他指出,从聚集小室的一小簇人,再慢慢发展壮大成全国运动,几乎是所有政党的共同点— 中国共产党、人民行动党、民主行动党发(DAP)和巫统皆是如此。 “影响群众、做沟通联络等,虽是繁杂工作,但却无可否认最有效。” 覃炳鑫是在2018酷隆坡嘉年华的“东南亚强人的诉求”研讨环节上,发表本身对政党政治运作的观点。参与研讨者还包括马来亚大学法学系助理教授亚兹敏砂伦、菲律宾视觉艺术家与摄影记者伽罗卡布科和马国人权律师、净选盟前主席安美嘉。 安美嘉则询问,新加坡是否有论及恶法和民主的全国性舆论,覃炳鑫则给出肯定答案,包括他自己本身和好些群众都有参与推动,惟给予政府很努力压制,这类舆论一般不会出现在主流媒体。 他也提醒,即使换掉领导人,如果没有改变体制是无意义的。新领导人浸淫在形塑现有领袖的薪俸和体制下,迟早被陈腐的陋习所同化。故此,改变必须由下而上。 新领导会被迂腐旧制同化 “这是对政治本质进行彻底改革的长期计划,任重道远。人民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能带来影响力,例如已迫使部长不得不站出来并提出解决贫富不均的方案。我不认为行动党本身很关心贫富不均,他们对民间组织的讨论一般都反应迟缓。” 针对现场听众提问,如果没有强人领导,东南亚国家会否垮台?覃炳鑫则提出,一个拥有开放民主体制、强大的社会和稳健的政治机构,才能产生足以应对挑战的强人领袖,而不是先有强人才有强国。…

“自由的选举不一定公平” 覃炳鑫:政治强人操纵选举巩固维权

东南亚新闻与研究平台《新叙事》(New Naratif)总监,暨历史学者覃炳鑫博士,提醒不应“过于依赖”、以为选举就是促进政治改革的不二法门。 他提醒,人们似乎已经认定,政权的合法只能透过选举产生。然而,朝鲜最高领导人,也是民选的领袖,操弄选举和制造恐惧对他而言,简直是轻而易举。 “选举可以是自由的,但不代表它必然是公平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府赢得过去所有选举,但是没有一场是自由而公平的……当然,如马国国阵,也善于划分不均选区、甚至在大选前,直接逮捕反对党政客来操盘选举结果。” “故此,选举不必然是公平的,透过选举产生的政府也不必然是正当的。我们太专注在讨论机制而本末倒置。民主本来就建立在价值观和社会典范,而不是机制。” 他也提醒,人们也应警惕不要把机制规章,误认为就是民主规范。 “2018酷隆坡嘉年华”在上周举行,覃炳鑫博士受邀为“东南亚强人的诉求”研讨环节主讲人之一,和马来亚大学法学系助理教授亚兹敏砂伦、菲律宾视觉艺术家与摄影记者伽罗卡布科和马国人权律师、净选盟前主席安美嘉,同台讨论东南亚政局。 冷战后东南亚多国“选边站” 在研讨环节初始,覃炳鑫从历史角度分析强人政治的起源。纵观历史,政治组织的起始状态都是帝国。而后在一战期间,民族主义(nationalism)成为政治组织的根本,民族国家(nation-state)终取代了帝国。 二战结束,国际冷战趋势影响下,迫使东南亚许多后殖民国家,必须作出“阵营分明”的意识形态“买队”抉择— 要么倒向资本主义,要么共产主义。 “撇开这些抉择的对错,对于建国的新独立政府则是一笔赌注,为了稳固政权他们不得不选边站,并把你的政治对手打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