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Main story

公立医院靠中介招外国病患生意 遭卫生部勒停

Published

on

昨日,《海峡时报》报导,三家公立医院:国立大学医院、中央医院和樟宜综合医院,透过中介安排外国病患来新加坡就医,藉此盈利,卫生部已勒令终止上述做法

卫生部强调,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应以服务国人优先,不该市场化招揽外国病患。

三家医院都有与第三方中介签约合作,只要中介能成功引荐外国病患来医院就医,就能从病患医疗费抽佣至少8巴仙。中介的任务包括提供病患资讯,并安排他们预约本国专科医生。

中介抽佣还多过护士年薪

“假设某病患治疗费总额达50万元,若抽佣八巴仙,有关中介至少可得四万元,已经超过全职护士的年薪!”神经外科顾问Keith Goh医生也表示无法苟同,狠批给中介费“招生意”的做法,是违反医疗伦理的!

与此同时,《海时》也踢爆一家设立在印尼雅加达的外国机构HCM Medika,已成功引荐多达1万4千名病患前往新马医院就医。

有关机构是在2007年创立,并宣称可“协助印尼国人在新加坡公立医院获得优质医疗服务”。这意味着,该机构在11年前就已提供中介服务。

在其官网也把多家医院列为官方伙伴,当中不乏本国公立医院:

由于已从院方赚取中介费,HCM Medika声称提供印尼病患免费咨询服务,也没有隐藏或附加费用,他们提供的服务包括:

  • 为病患寻找适合养病的医院
  • 建议符合病情的专科医生
  • 咨询医生检视病患病情
  • 医疗成本预算
  • 替病患预约医生

同时,该机构也保证其职员定期前往新马了解当地“最新医疗服务发展”,“与多位医生和院方人士洽谈”,藉此提供其客户实用见解。“感谢旗下职员的不懈努力,为客户提供支援,我们已从一家小机构茁壮成长为立足雅加达与万隆的大公司。”

HCM Medika列出以下图表,为客户估算在新马各地就医的成本。例如比较在马国槟城、吉隆坡和新加坡的医生预计咨询费,各为:52万7千卢比(约50新元)、68万卢比(约64元)和155万2千卢比(约147元)。

备注:图中费用以卢比计算(目前1新元约为1万500卢比)

借名医名气打广告

有趣的是,HCM Medika还列出本地许多又名专科医生名单,惟这些医生本身是否知道自身名字已被人借用,就不得而知。

犹记四年前医院爆满,病患睡帐篷

不幸的是,这些公立医院多年来招揽外国病患前来就医,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病床给本国病患就医,乃至需要在医院建筑外另增设冷气帐篷容纳他们。

就在四年前,樟宜医院爆满,时任总裁李建恩曾对媒体透露,一些时候病床使用率超过100巴仙,有些病患等病床超过24小时,即便院方已经向私立医院租借病房。

其中一名60岁的本国公民花蒂玛碧薇,表示为使用B2级病床,她曾在樟宜医院的等候区等了足足两天,甚至没有沐浴室可供洗浴。她说,病情“稍稳定”,院方就急匆匆让她出院了。

医院人满为患,病患住帐篷的报导传出,当时还引起民众不满。也是医生的丹戎巴葛国会议员谢世儒还说,床位不足的原因是“适逢假期,而不是因为患病率飙升。”

至于卫生部长颜金勇,当时在国会回答时,则归咎于新加坡人口老化,是导致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居高的因素之一,需要增设更多住院设施。

也分贫富阶级的病房

但是,颜金勇没告诉您,A2和A1级的病床,都让来医疗旅游的病患享受,与此同时其他层级的病床使用率居高不下。医生和社运份子长期以来,就已经非议公立医院把病床分阶级的合理。

例如C级病房是没有冷气的,有时从走廊就可看出,所谓津贴病房和付费病房之间明显的阶级差别。一个个等级隔开的病房,区隔的不仅是富有外国病患所受差别待遇,也隔开本地草根群众平等就医的希望。

比起在樟宜医院等病床等了两天的花蒂玛女士,来自印尼的玛丽亚女士却被新保集团旗下的国家癌症中心奉若上宾,她在HCM Medika的网站留言道:

“感谢您鼓励并建议我到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NCCS)征询第二意见。我的活检报告显示我未患上乳癌,令我放下心头大石。– 玛丽亚,雅加达”

 

Trending